睡个午觉,起来给孙妈打下手,享受烹饪的乐趣。
差不多四点半,韩森来了个电话,询问能不能带个人过来,一问是蓝刚,他应允。
回了厨房没一会儿,去买东西的阿芳回来,也进厨房帮忙。
冼耀文将黄鳝的头挂在铁钩上,小刀一拉,一条黄鳝便被劏开,其间,同阿芳说话,“念夜校辛苦吗?”
“老爷,不辛苦。”阿芳在炮制浙江金华过来的小芋艿,双手捏住芋艿两端,轻轻一挤,整颗芋艿肉自动弹出。
“好好念,骞芝过两年要去西洋念书,你能跟就跟着出去。”
阿芳欣喜地说:“老爷,我能跟着小姐留洋?”
“骞芝在外面也需要人照顾,你跟着照顾她,顺便自己也念个学位,有了学位,你就有更多选择,可以一直跟着骞芝,也可以帮我做事,像龙秘书一样。”
竖着耳朵听的孙妈听到这话,连忙对阿芳说道:“阿芳,不要愣着,跪下给老爷磕头。”
冼耀文左脚一勾,托住阿芳动作麻利的膝盖,“起来,我受不起。”
“老爷,你还是让阿芳……”
“孙妈,不要说了。”冼耀文用抹布擦了擦手,将手足无措的阿芳扶好,在她小肩上拍了一下,“小大姐只是你的职业,不是身份,改变的机会我给你,越不越得过去看你自己,过两个月我考考你的英文。”
“是,老爷。”阿芳的目光坚定,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
阿芳不是孤家寡人,亲爹妈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都在香港。
亲妈在别家做老妈子,两个妹妹做小大姐。
亲爹啥也不干,上午喝茶打屁,下午喝茶赌钱,晚上小酒一喝,尽兴了没准去打一炮。
两个弟弟在念书,家庭的基本情况就是住着免费的唐楼,四个女人干活养活三个男人。
不出意外,阿芳将来会嫁给一个平庸的男人,然后成为老妈子,运气好可以干一辈子,挣不到大钱,却也衣食无忧,老公和孩子因为能一窥有钱人的生活,强烈的对比容易导致世界观扭曲,成才的几率不高。
平庸还是好的,就怕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高利贷上门泼红油漆,跑路出去躲一躲,留下老妈给东家磕头,一求之下了了情分,养老没了保障。
阿芳应有的人生不会太美妙,但缘分既然安排他们相遇,冼耀文给她改命的机会。
小插曲过去,三人接着干活,冼耀文料理好黄鳝,转手又开始料理毛豆。
文昌围来的毛豆,产自他和冼耀武的田埂。
自从他玩了一手釜底抽薪,将冼光礼两口子送去新加坡,冼光秉总算分清了大小王,听话多了。
文昌围正在试验高密度、高产计划,房前田后,能利用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因地制宜种植农产品。
房前种一两棵蛇瓜、佛手瓜等高产蔬菜,够一家人吃七八个月,吃到吐为止。
菜园子里种了曼谷黄瓜,冼光秉来的消息是第一造(茬、季)三分之一亩地收了1861市斤,一年应该能种三造。
他的回复是缩小种植面积,再种两造试试。
适合文昌围种植的高产蔬菜,他会一次次慢慢让人送种子过去,总之会将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给凑齐,实现吃饱至营养丰富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