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高德还用特殊但简洁的奇怪符号简化他的符文公式,并且得出理论上的正确答案后,老人的脸上生出欣慰的笑容。
过往的岁月中,何西从没有见过哪个法师可以接受他这种「离经叛道」的想法:
不靠个人伟力,而是仅仅凭藉几条定理与计算,在纸上推导一个法阵。
刚刚生出「或许后继有人」想法的何西,很快就顾不上这些了。
因为,他看到了更震撼的东西。
「为何失败?」
「公式中可能缺少一个干扰常数C。」
「q=E*n*C。」
干扰常数在何西的知识体系中,「常数」是一个极为陌生的生造词。
但在看见公式与干扰常数这个名词的一瞬间,他就意会到了所谓的常数之意。
困扰了老人许久的薄膜,在这一瞬间,被捅破了。
是的,他早就发现,但凡公式推导成功但实际失败的魔法阵,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理论鲁棒值与实际鲁棒值差距总在一个区间内。
而但凡超过这个区间,就仿佛是「断层」了一般,公式计算成功,现实也同样必成功。
但这个区间究竟是多少,又是从何而来,老人一直想不明白。
现在经高德这麽一点醒,老人顿彻顿悟。
魔法阵是可以重复出现的,不同人构建同一个经验证不可行的魔法阵,都必然失败,完全不受本人符文师等级的影响。
那就说明必然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影响着成功率。
这个因素应该就是高德所命名的「干扰常数」。
谁能想到,一个从未接触过符文学的新生,能如此轻而易举地解决困扰作为赛瑞斯学院首席符文导师的何西多年的问题。
老人那乱麻的思绪,在此时终于被梳理清楚。
虽然何西·奥肯利清楚,知道公式的缺陷,并不代表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推导出这个干扰常数具体的值,还需要很多的时间丶精力与方法。
但最重要的是,最困难的思考环节已经打通,剩下的也不过就是「辛苦活」了。
符文公式的完善,也就是早晚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