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忽必烈不言,又是笑道:「呵呵,莫非堂堂成吉思汗的后人,都是这般不敢露真容,藏头露尾的鼠辈?」
闻听此言,忽必烈也是绷不住了,在自己的军营之内,若是被「单刀赴会」的杨过看扁了,那以后他也没脸领军了。
忽必烈此时拍着手,缓缓走出了侍从的队伍,他说道:「呵呵,杨少侠当真好眼力。本王不过是想同杨少侠开个小玩笑,却被杨少侠一眼认出了,唉!算是自讨了个没趣。」
随即忽必烈挥了挥手,那名穿着他衣服的侍从长,也是恭顺的让开了位置,请忽必烈入座。
忽必烈坐在金座之上,望向杨过说道:「本王听闻,杨少侠乃是本王郭靖叔父的义侄。本王父亲也曾与郭叔父结为安达。从此处论起,本王与杨少侠也算是半个本家兄弟,只是不知如今我叔父他老人家可安好?」
面对忽必烈这故意套近乎的话,杨过不屑的回答道:「呵呵,承蒙王爷挂念。郭伯伯正直壮年,身体也康健的很。郭伯伯如今正在襄阳厉兵秣马,来日率军北伐,把你们赶回草原去,想来也不过是举手之劳。」
面对杨过这带刺的话,潇湘子等人也是颇为按耐不住,也都做好了动手的准备。
不光是他们,这校场的周围也是有兵马在频繁的调动着,只不过还未接到命令,只是默默地埋伏在与校场相隔甚远的地方。
忽必烈听完之后,倒也不气,他笑道:「杨兄弟此言差矣,那南朝皇帝昏聩无能,文武百官横徵暴敛。本王兴义兵为江南百姓除暴,杨兄弟何必视本王如仇敌呢?况且杨兄弟乃是本王自家弟兄」,这天下富贵,本王也可与杨兄弟共享。」
忽必烈这话虽有些水分,但他如今却也有对杨过的拉拢之心,他之前派人打探过,杨过如今虽名震江湖,但他却不曾在宋庭之内担任什麽官职爵位。
以杨过的本事,若肯接受招安的话,他在大蒙古帝国可就不是世侯了,甚至也能做一个国王。
杨过听罢笑道:「呵呵,承蒙四王爷厚爱,之前我已经同霍都王子说过了,我这辈子什麽都敢做,还就是不敢做汉奸。好了!废话少说!我今日前来并非是为王爷你而来的,王爷你也不必害怕。正如你所言,我与你家长辈也有些交情,看在你家长辈的份上,今日我也不会取你性命。」
忽必烈闻言,只当是自己沾了郭靖的光。却不知杨过所指的长辈是他的姑母华筝。
不过杨过倒也不是不想杀了忽必烈。只是现在杀了忽必烈,除了能扬名之外,对自己的战略没有任何的正面意义。
为侠者自是可以快意恩仇,但为君者则需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