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决心。
李俊和张顺对宋江素来敬重,听闻梁山贼人如此嚣张跋扈,竟连“及时雨”的面子都敢不给,也是义愤填膺。
“公明哥哥但有差遣,我兄弟二人,万死不辞!”李俊率先表态。
张顺也点头道:“愿随公明哥哥,共讨梁山反贼。”
宋江见状大喜,抚掌道:
“好!有两位兄弟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我等便以此为开端,广招天下义士,待时机成熟,便助官军剿灭梁山,博个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几人轰然应诺,士气高涨。
……
与此同时。
晁盖也没闲着。
他凭着自己“托塔天王”的名望和东溪村保正的身份,亲自出面,联络周遭百十里内的富户乡绅、地主老财。
这些人本来就因为黄老财被杀,心中惶惶不安,生怕哪天梁山的兵马就打到自家门前。
如今晁盖牵头,联合众人之力对抗梁山,还能博个“义军”的名头,日后说不定能得朝廷封赏。
此等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各家纷纷响应。
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
更重要的是,这些地主老财家中,哪个没有豢养一些家丁护院、庄客佃户?
一声令下,这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家丁护院,便被各自的主家派了出来,汇聚到东溪村。
一时间,刀枪剑戟,人喊马嘶。
不过短短数日功夫,晁盖便已纠集起一支两千余人的队伍。
虽然良莠不齐,战力堪忧,但声势已然不小。
而“智多星”吴用,更是稳坐中军帐,运筹帷幄。
他提笔蘸墨,亲自写了一封书信。
信中言辞恳切,分析了当前局势,痛陈梁山武植之“恶”,展望了“助剿反贼”之后的光明前景。
写罢,封好,唤来心腹之人。
“速速将此信送往江州,务必亲手交予‘神行太保’戴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