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刚刚压下去的怒火,“腾”地一下又窜了起来。
武植好整以暇地端起酒碗,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扫过赵佶和蔡京的脸。
他将两人的神情尽收眼底,心中冷笑连连。
这点小伎俩,也想瞒过我?
武植放下酒碗,淡淡问道:
“官家,意下如何?”
“武某这个提议,可是为了彰显朝廷与我梁山共御外侮的决心,乃是天大的好事,为何迟迟不语?”
赵佶的嘴角抽搐了几下,喉咙里像是卡了根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能说什么?
说朕就是想把你诓来,签完文书就翻脸不认人?
他尴尬地转头,求助似的看向了身旁的蔡京。
蔡京心领神会,连忙挤出一脸谄媚的笑容,对着武植躬身道:
“武寨主此议,深谋远虑,老夫佩服之至。”
“只是……眼下军情十万火急,辽军铁蹄随时可能继续南下。”
“这筑台签约,耗时费力,恐怕会耽误了抗辽大计啊。”
“依老夫愚见,不如从权,就在这花船之上,你我双方签订盟约,即刻便可发兵,岂不更快?”
赵佶闻言,连忙附和:
“蔡相所言极是,军情紧急,一切从简!”
武植闻言,却“呵呵”地笑了起来。
“蔡相此言差矣。”
“正因军情如火,才更需筑台签约,昭告天下,以安民心,以壮军威。”
“让天下人都看看,我等誓死抵抗的决心。”
他话锋一转,目光陡然变得凌厉,死死盯住蔡京。
“如此,方能让那些首鼠两端之辈,断了投降的念头;方能让天下英雄,齐心来投,共赴国难。”
“此等凝聚人心之举,利国利民,蔡相为何要推三阻四?”
“莫非……”
“这盟约背后,还有什么见不得光的勾当,怕被天下人知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