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的霓虹招牌。
他想起创业初期,张总拍着他肩膀说"
咱们兄弟一起干番大事业"
,如今那些豪言壮语,都成了可笑的讽刺。
咖啡馆的玻璃幕墙折射着刺眼的阳光,林夏盯着对面迟到四十分钟的闺蜜小雯。
小雯把香奈儿链条包甩在沙上,香水味混着咖啡香让人窒息:"
抱歉啊,临时有事。
"
林夏攥紧菜单:"
你说要聊重要的事,我推了三个会议"
"
就这点事?"
小雯涂着红色甲油的手指划着手机,"
我最近在搞直播带货,正缺个助理,你反正工作清闲"
"
我是设计师,不是你的免费劳动力。
"
林夏声音颤,想起上个月小雯新店开业,自己熬夜做的宣传海报连句谢都没换来。
小雯翻了个白眼:"
开个玩笑都当真,真扫兴。
对了,借我五万周转下?"
"
你上次借的二十万还没"
"
不借就不借,至于这么计较?"
小雯抓起包起身,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声响,"
我算是看清了,关键时刻你根本靠不住。
"
玻璃门被重重甩上的瞬间,林夏望着冷掉的拿铁,突然现那些年自己像个傻子,对方生日永远精心准备礼物,却只收到一句"
心意领了"
;失恋时彻夜陪伴,自己崩溃时对方永远"
在忙"
。
有次她高烧,给小雯消息求助,得到的回复却是小雯在国外旅游的九宫格照片。
这场单方面的付出,早就在岁月里腐烂成了难堪的笑话。
等待本身是美好的期许,但当这份期许变成自我感动的消耗,就成了精神的牢笼。
心理学上的"
沉没成本效应"
让我们深陷其中,越是投入就越难割舍,哪怕明知希望渺茫,仍在自欺欺人地等待奇迹。
那些让我们望眼欲穿的人,或许早已在心里划清界限,我们的执着,不过是对方世界里无关紧要的注脚。
就像候鸟不会为了枯萎的枝桠停留,溪流不会为了顽固的礁石改道,真正对的人,舍不得让你在漫长的等待里消耗热情。
与其在荒芜的等待中耗尽自己的花期,不如学会及时止损,转身拥抱属于自己的风景。
当你放下执念,就会现,世界远比想象中辽阔,总有一个人,正带着满心欢喜,在某个转角与你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