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李飞用职业生涯和性命担保的、关于桑坤现身的石破天惊的电话……
他没有任何的添油加醋,没有刻意去渲染战斗的惨烈与悲壮,只是努力将那一桩桩、一件件血与火的事实,如同在沙盘上推演作战方案般,冷静地、一层层地、清晰地铺陈在赵天龙部长那深邃如海的目光之前。
只有当他不可避免地提及“山猫”
牺牲前那最后的眼神、那具迅冰冷下去的年轻躯体时,他那竭力维持平稳的声线。
才会无法控制地出现一丝极其细微的、如同精密仪器受到强干扰般的颤抖和滞涩,但他立刻就用强大的意志力,像是用铁钳死死夹住一般,将其强行压制了下去,只剩下喉结一个不易察觉的、艰难的滚动。
黄雅琪则在罗小飞那充满铁血气息的汇报基础上,进行了极其冷静、逻辑缜密如同手术刀般的补充和更高层面的战略分析。
她重点阐述了桑坤本人出乎意料地出现在缅北,对整个案件战略层面带来的颠覆性冲击和深远影响。
抽丝剥茧地分析了他们在非洲所进行的一系列行动,极有可能只是触及了对方一个可以随时舍弃的、用来吸引火力和注意力的“弃子”
。
以及立即、毫不犹豫、集中全力跟进缅北这条突然出现、可能直捣黄龙的新线索,所具有的极端重要性和刻不容缓的紧迫性。
她的措辞精准得像是在操作一套精密的数学公式,每一个判断、每一个推论,背后都有扎实的情报碎片。
逻辑链条或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作为支撑,充分展现了她作为国家安全部门重要负责人,那出色的专业素养、敏锐的战略嗅觉和对复杂局面的强把控能力。
王劲松大使在一旁始终保持着外交官特有的沉静与专注,只是在黄雅琪分析到此事可能对中非、中埃关系产生潜在影响时,他才适时地插话。
补充了一两点关于他近期与埃塞俄比亚高层及非盟方面进行外交沟通时所感受到的微妙态度变化,以及此事若处理不当可能引的、一系列需要提前预警和应对的外交连锁反应。
整个汇报过程,持续了将近四十分钟,这四十分钟,仿佛比在矿洞中血战的那几个小时还要漫长,还要消耗心神。
屏幕那端的赵天龙部长,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近乎石雕般的沉默,只有那偶尔抬起、用指关节轻轻敲击光滑红木桌面的动作。
或者是在某个关键节点,端起手边那个印着“八一”
军徽、釉色温润的陶瓷茶杯,凑到嘴边轻轻抿上一口已经微凉的茶水时,才显示出他并非静止的画面。
他那深邃得如同星空、又锐利得如同刀锋的目光,自始至终都牢牢地锁定在汇报者的身上。
仿佛不是在听,而是在“读”
,在评估着每一个涌入耳中信息的真实重量,在权衡着每一个基于现有情报所做判断背后所隐藏的风险与机遇。
当罗小飞那沙哑的声音和黄雅琪那冷静的分析终于落下最后一个音节,狭小的、充满电子设备嗡鸣的掩体内,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的、短暂的绝对寂静。
仿佛连空气都停止了流动,只有机器散热风扇那持续不断的、低沉的“嗡嗡”
声,像背景噪音一样提醒着时间并未凝固。
屏幕那头的赵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