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小院里的忙碌便开始了。
经过前一日的试卖成功,许安宁决心扩大豆腐生产。
自己昨天买的那几个工具今儿正好能投产。
昨天安平把枣泥盆也都全部腾出来泡上了豆子,一个小木盆,一个大木盆都装的满满的。
估摸着得有十几斤,许安宁把泡得胀鼓鼓的豆子取出一大半。
磨豆浆是个非常耗费时间和气力的活儿,沉重的石磨咕噜噜响了一上午,几乎没停过。
许安宁主要是推磨,没一会头上都是汗。
阿暖伤还没好,做不了这等重活,就在一旁,帮着递递豆子、舀舀清水,或是看着灶里熬煮豆浆的火。
安平像个小大人一样,有样学样,等许安宁累了就换他上。
安和也没闲着,她把过滤出来的豆渣收集起来,这东西混点杂粮也能烙饼子,一点都不能浪费。
整个上午,小院里没人得闲。
直到日头升到头顶,两大桶生豆浆终于全部磨好,过滤完毕,在两口大锅里微微沸腾着。
下午,许安宁记挂着定做的沥水框,交代安平看好家,自己便出了门。
到了陈爷爷家,两个崭新的沥水框已经做好,做工自然是没得说。
“陈爷爷,您的手艺真是没得说。”
许安宁爱不释手,由衷夸赞着。
陈爷爷脸上笑开了花:“好用就成,好用就成!”
许安宁提着两个轻巧却结实的沥水框回到家,马不停蹄的开始忙活点卤压制的最后工序。
大锅里的豆浆都已经降到合适的温度。
她仔细地将化开的石膏水缓缓倒入,轻轻搅动。
看着豆花慢慢凝结成云朵状,她心里才踏实下来。
此刻许安宁心里想的是,这做豆腐最核心的一步骤就是点卤,一般人还真摸不到门道。
自己磨豆浆,熬豆浆就算被人瞧见也不怕,因为最关键的一步在自己的掌握当中。
将豆花舀入铺好细布的沥水框中,整整装满了三框。
几人早已累得胳膊酸软,简单吃了点饭,便各自歇息了片刻。
她将那个最新、最结实的沥水框盖上木板,然后在院里搬了几块冲洗干净的石头压了上去。
又把刚刚用过的盆子泡上豆子。
看着清澈的浆水从三个沥水框底部被稳稳地压出,滴滴答答落入接水的盆里,许安宁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最大的体力活总算完成了。
忙完这些,她直起腰,目光落在院子一角,忽然想起了秋种的事。
她记得那木箱里有种子,只是当时为生计愁,没多看。
她转身进屋,控制意念打开空间里的小木箱,把布包里面的种子拿出来。
坐在屋檐下,她仔细翻看。
一袋是黑亮饱满的油菜籽,一袋是稍微干瘪但数量不少的辣椒籽,还有几包种子形状奇特,她实在认不出,便又小心地收了起来,不敢冒险。
自家那三亩地,她也有了计划,打算两亩多用来种冬小麦,剩下的用来种油菜。
油菜耐寒,现在育苗正当时。
她找来那个闲置的破旧浅陶盆,刷洗干净。
让安平帮忙挖了些疏松的土过来,仔细敲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