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安宁和阿暖一起把小灰转移到新磨盘这里,带上驴套。
经过这几天的磨合,小灰对这流程已经熟悉了很多。
她拍了拍小灰的脖颈:“小灰,今天咱们用新磨盘,好好干!”
“平哥儿,去把昨天泡好的豆子搬来!”
许安宁喊着弟弟,声音里带着一丝雀跃。
“哎!”
安平响亮地应了一声,小跑着去搬豆桶。
豆子桶被搬过来,舀进磨盘顶部的料斗里,再往里面加了点清水。
许安宁拿起那根棍子,又在小灰屁股上点了点。
小灰已经对这指令非常熟悉,四条腿迈开,那沉重的新磨盘上扇,在绳子的牵引下,开始缓缓转动起来。
“咕噜噜……咕噜噜……”
新磨盘出的声音比旧磨低沉浑厚许多,均匀有力,丝毫没有卡顿。
豆子量也比用旧磨时明显多了不少,豆浆从石磨缝隙流出来,源源不断地流到下方接好的大木桶里。
“新磨盘好厉害,豆浆流得好快!”
安平蹲在磨盘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忍不住惊叹出声。
他用手沾了点刚流出的豆浆:“阿姐你看,磨得也更细了!”
许安宁也蹲下身,看看了浆液,确实比小磨磨的更加细腻,几乎看不到明显的豆渣颗粒。
她估摸着,这新磨盘用上,一斤豆子出浆率得有四斤左右。
时间上,小磨原本四斤豆子需要一上午的时间,现在快了不知道几倍。
关键小灰还能分批来磨,早上磨一批,下午磨一批,除了休息时间,一天能磨上五、六十斤豆子!
天呐,许安宁心里算了这笔账,买这头驴以及这个大磨盘简直是最正确的决定。
现在只有醉仙楼一家的生意,小灰不需要磨太多豆子,平常拉磨个一个时辰就行。
小灰戴着眼罩,走着驴步,看起来拉动大磨对它来说并不是难事。
只是节奏比小磨稍微慢了点,但依旧稳稳当当。
阿暖站在一边,点了点头,对小灰的劳作表示认可。
这两天,有了小灰和新磨盘的加入,带来了高效的运转,许安宁几个人就解放了。
每天都能轻松完成给醉仙楼的三板豆腐,家里的钱袋也因为稳定的收入渐渐充实起来。
阿暖每天清晨有练武的习惯,雷打不动。
这几天又打了些猎物换了几百个铜板,买了辆板车以及秤,麻袋之类生活必需品。
早晨,许安宁送完豆腐,拿着刘掌柜结清的五十四文钱,正准备拉着板车离开。
眼睛不经意间扫到后厨边上的一块空地,那里长着几把喜人的青菜。
她突然想起了秋种的大事。
这几天光忙着豆腐生意,差点把最重要农事给忘了。
眼看已经进入十月底,正是播种冬小麦的关键时候,她家的麦种还没着落呢!
她拉着东西,拐向了镇上最大的粮行。
掌柜的见有客人,热情迎上来:“姑娘,买点啥?新米还是陈麦?咱们这儿还有上好的小米……”
许安宁直接问道:“掌柜的,您这儿可有好的麦种?要能耐寒,产量也还成的。”
“有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