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对!
这话在理,躲难不是请客吃饭,没个规矩不行。
谁要是不听话拖后腿,趁早留下!”
李德厚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化为一声叹息,无奈地点了点头。
许正良沉吟道:“嗯,这是老成之言。
只是,这号令由谁来?队伍由谁来带?”
宋孤鸾当仁不让:“若诸位叔伯信得过,由我与我麾下之人负责。
我等必尽全力,护大家周全。”
众人对此并无异议,这本就是她最擅长的。
“第二个是物资筹备,刻不容缓。”
宋孤鸾继续道,“路上吃的、用的,现在是关键。”
这时,许安宁开口,提出了具体想法:“吃食方面,我有些主意。”
“咱们村里的妇人可以在家把面粉一部分做成饼子,菜制成菜干。”
“家禽全部宰掉煮熟晾成肉干,或者熏烤,耐放还顶饿。
这些东西,得立刻开始做,能备多少备多少。”
李德厚眼睛一亮:“安宁丫头这法子好,实在!
这事我看行。”
宋孤鸾又继续道:“第三个是粮食要立刻转移走,不然等靖南王的兵马一来,咱们村就全完了。”
“但也得有规矩,路上千难万险,要是各顾各的,别说躲战,自己就先乱了阵脚。”
“粮食分散,人心就散,粮食入了公中,按章程分配,咱们才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这不是信不过谁,这是乱世里,想活命,就得守的铁律!”
张茂才也点头:“粮食可以集中统一优先转移,咱们先把命根子保住。”
“但这交到公中和分配,得有个让大家心服口服的章程。”
“毕竟大家不是谁家都有存粮,那些老弱妇孺咱们得想办法帮帮他们。”
许正良点头:“茂才说得是,这至关重要。
你有何想法?”
张茂才道:“我以为,咱们可以按贡献与需求两条来算。”
他详细解释道:“各家交出要转移走的存粮,但要由德厚哥带人一一登记在册,清清楚楚。”
“分配时,优先保障出力之人,比如护卫队的口粮,这些粮食从每家每户交的粮食中抽取一部分。”
“剩余部分,就按各家登记的粮份多寡,结合各户实际人口进行分配。”
“例如,张家交了一石粮,李家交了五斗,那张家的粮份就是李家的两倍,分配时自然也多分。”
“对于实在困难、无粮可交的人家,也不能眼睁睁看着饿死。”
“可从祠堂公田的积存或几位族长家的存粮中,拨出一部分作为义粮,保障他们最低限度的活命口粮。”
“但这部分需明确是借或赊,待日后安定,需用劳动或其他方式偿还。”
李德厚抚须点点头:“这法子不错,登记造册,有凭有据。
多交不多得,少交不少得,谁也说不出闲话。
还能鼓励家有余粮的多贡献一些。”
王守业也赞同:“对!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谁家交了多少,白纸黑字记下来。
护卫队的后生们拼死拼活,多分一份也是应当!”
许正义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