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安宁她蹲下身,平视着安和,又看看安平和宋彦:“阿暖姐姐说得对。
从现在起,我们五个,就是最亲的人。”
“你们要记住,无论生什么,我们绝不分开。
在路上要听话,不能乱跑。”
“也要互相帮忙,大的照顾小的。
能做到吗?”
安平看着姐姐们坚定的眼神,心里的恐慌好像被压下去一些,他用力点头:“能!
阿姐,我听话!”
宋彦也郑重地点了点头,眼神里多了份担当。
安和看着哥哥姐姐们都点了头,也懵懂的跟着用力点着小脑袋。
交代完三个孩子,俩人脚下不停,直接去了里正许正义家。
堂屋里,油灯还亮着,许正义和四位族长围在一张方桌坐着。
人人脸上都带着一晚上没睡的倦色,但眼神看着还算清醒。
桌上,摊着几本用粗糙麻纸缝制的册子,旁边还有一堆写着字的木牌和布条。
见她们进来,许正义站起身,指着桌上的册子:“阿暖姑娘,安宁丫头,你们来了。”
“折腾了一宿,总算把各家各户的去留意愿和能交上来的粮食数目,大致理出个头绪了。”
许正良拿起最上面一本册子,册子皮上用毛笔写着许氏二字。
他翻开册页,上面工整的记录着姓名、人口、粮数。
“许氏一族,”
他沉声道:“昨晚已经商定好,愿随队走的,58户,168口。
一共交上来28o石粮食。”
“有几户老人,实在走不动了,就想留在家里看家。
他们的口粮也已另行登记,不从公中走。”
王守业不等许正良坐下,拿起他们族的册子:“我王氏,愿走的43户,128口!
粮不多,16o石。”
李德厚也跟着道:“李姓愿走的3o户,86口。
粮……唉,12o石。”
“有几家,实在是掏空家底了。”
他指了指册子上几个用笔做的标记,那是他记下的特困户。
张茂才也开口:“张氏,愿走者38户,1o6口。
18o石。”
最后,许正义将一本薄点的,记录更杂乱的册子推到前面:“杂姓愿跟我们走的,21户,82口。
12o石。”
他指了指其中一户:“陈老耿家最后也点头了,把他家那点种子粮都报了上来,唉…”
许正义拿起一根炭笔,在一张空白麻纸上计算着,过了一会,他抬起头,将最终的数字报出:
“汇总下来,全村愿随队走的,一共19o户,57o口。”
“粮食一共有82o石。”
(古代一石约12o斤)
这个数字报出来,几位族长和许正义的脸色都更加难看了。
五百多人,这几乎是一个小型军的规模,却是由老弱妇孺为主的逃难队伍……
82o石粮食,听起来不少,但分摊到五百多人头上,在长途跋涉中,支撑不了多久。
许正义看向宋孤鸾和许安宁:“阿暖姑娘,安宁,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人,粮,都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