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言一番深入浅出的剖析和提出的新颖构想,如同在众人面前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尤其是那位在工房操劳了一辈子、经历过数次建桥失败的老吏,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沈言连连叩:
“夫人真乃神人工巧!
老朽……老朽钻研此地数十年,束手无策,今日听夫人一席话,茅塞顿开!
若能依夫人之计,我永台县百姓世代夙愿,真有实现之日啊!”
他声音哽咽,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敬仰。
其他官员虽对技术细节一知半解,但见老工吏如此反应,也知这位“夫人”
绝非信口开河,心中震惊之余,更是敬畏有加,纷纷附和称赞。
萧彻看着他的清晏,站在崖边,衣袂随风轻扬,从容自信地阐述着那些精妙绝伦的构想,阳光洒在他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智慧的光晕,美得令人心折。
他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自豪与爱意,忍不住再次紧紧握住谢清晏的手,向众人宣告,声音铿锵有力:
“夫人之策,便是朕之意!
传朕旨意:即刻起,永台县‘断龙渊’架桥一事,由夫人全权主导筹划!
永台县上下官员,邻近州郡工匠、物资,皆须全力配合,听凭夫人调遣!
若有怠慢阻挠者,以抗旨论处!”
“臣等遵旨!”
所有官员齐声应道,再无半分迟疑。
帝王的金口玉言,赋予了谢清晏前所未有的权力和自由度。
这道旨意如同最坚实的后盾,让他可以毫无顾忌地施展所学。
接下来的日子,沈言变得异常忙碌。
他并未因为拥有了“瞬时技能”
而掉以轻心,反而更加严谨。
他深知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他先需要更精确的数据。
于是,在侍卫的护卫下,他亲自带着那台高科技分析仪,沿着“断龙渊”
两岸反复勘测,在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取样分析,详细记录下每一处岩层的结构、强度、裂隙育情况,以及水流的精确度、水位变化等数据。
萧彻几乎全程陪同,但他并不干涉,只是安静地跟在身边,或是替他遮挡过于强烈的日晒,或是在他专注记录时递上一壶水,用帕子细心地擦去他额角的汗珠。
他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纸,但他看得懂沈言眼中的专注和光芒,这便足够了。
晚间回到驿馆,沈言便埋于成堆的数据和图纸之中。
烛光下,他运用脑中那些新获得的知识和现代工程思维,进行着复杂的计算和结构设计。
悬索桥?还是斜拉桥?主缆的强度需要多少?锚碇该如何设计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桥塔的基础要挖多深?采用何种材料最能抗风化耐腐蚀?施工顺序又该如何安排才能确保安全?
无数的问题需要他思考和决策。
他时而凝神静思,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又会唤出系统光屏,兑换一些更专业的计算工具或者查阅一些类似的古代大型桥梁案例(虽然是不同世界,但力学原理是相通的)作为参考。
萧彻则在一旁处理从京城快马送来的奏章,偶尔抬头,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