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孤灯映志(2 / 3)

时而舒展,如同在破译一份复杂的密码。

疆域轮廓,类唐。

志书提及大夏十二道,每道三府,每府十三县。

本县隶属“河东道”

,道下有州府郡县,层级分明。

周平安仔细查看,自己所在是河东道青云州清河县周家庄。

北方有“镇北关”

,志书寥寥数语提及曾有“北狄叩关”

,暗示着边疆压力。

南方则记有“海疆不靖”

,虽语焉不详,但结合零星提及的“海寇”

、“市舶司”

,可知海洋贸易存在,却也伴随着风险。

中枢权柄,类宋。

这一点在地方治理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志书多处记载了地方官员多为文官,与当地驻军将领在诸如剿匪、征粮、民夫调派等事务上的龃龉和相互掣肘。

文官话语权明显更重,驻军调动需经地方文官肯的条文清晰可见。

冗官的迹象也有迹可循,一个不算富庶的县,志书上罗列的官吏名册却颇为冗长。

表面繁华,内里堪忧。

志书自然少不了对“乾和盛世”

的粉饰,描绘了县城“商贾云集”

、“百业稍兴”

的景象。

然而,翻到后面的“灾异志”

和“民风录”

,却是触目惊心:近十年间,记录在册的较大规模旱灾、水灾、蝗灾就有五次之多。

流民“时聚时散”

、“匪患不绝”

的记录几乎年年都有,尤其集中在灾年之后。

官府虽偶有“赈济”

、“抚恤”

的记载,但措辞简略,效果如何,志书讳莫如深。

结论:这是一个疆域辽阔却非铁板一块、中枢试图集权却被文官集团和冗费所困、表面维持着“乾和”

幻象实则底层已千疮百孔、天灾人祸不断、社会矛盾尖锐的王朝。

乱世的气息,如同远处山间弥漫的晨雾,虽未成滔天之势,却已悄然浸润了每一寸土地。

周家庄这方小小的平静池塘,绝非世外桃源。

合上最后一页志书,周平安长长吁出一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粗糙的木制桌面。

没有金手指,身处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看似安稳实则脆弱的家庭,肩头的无形压力,似乎又沉重了几分。

窗外的天色,不知何时已彻底暗沉下来。

深秋的寒意透过窗棂缝隙丝丝缕缕地渗入。

书房的灯火显得更加昏黄孤寂。

“去看看爹吧!”

这个念头自然而然地升起。

前两天周守业知道傻儿渐渐好转的如释重负,以及今天白天,周守业看到儿子说话都利索了的狂喜,清晰地出现在周平安的脑海里。

这陌生的亲情纽带,是他在这乱世开局中唯一的温暖。

周平安吹熄了书房的油灯,推门走入回廊。

清冷的月光代替了灯火的昏黄,洒在青砖地上,一片银白,寒意更甚。

宅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巡夜更夫偶尔敲响的梆子声,从远处隐约传来。

周平安放轻脚步,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库】 www.biquku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明末:我带着两白旗反清怎么了? 穿越大明之我是首辅 退隐江湖那些年 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 [红楼]明初种田指南 红楼:开局吕布天赋 灯烬有余声 我在红楼捡属性 同我仰春 穿越之再世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