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将大家的力量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在这乱世中挣得一线生机!
这营生必须得有!
需要能迅吸纳劳力,解决眼下无钱交捐的燃眉之急!
门槛还不能太高,能让普通村民快上手!
产出有价值,能快变现!
最好还能为将来可能面临的冲突,打下一点基础!
周平安的目光扫过村口那一片片萧索的竹林,又想起那日王瞎子修补藤筐时那灵巧的手指,一个念头瞬间清晰起来!
他霍然转身,大步流星地朝周家大宅走去,步伐坚定有力,带着一种必须如此的决绝。
寒风卷起周平安青布长衫的下摆,猎猎作响。
回到书房,他立刻铺开桑皮纸,提笔蘸墨,脑海中清晰的图纸瞬间流淌于笔端。
“吴伯!”
周平安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少爷,您吩咐!”
吴管家闻声立刻推门进来。
“立刻召集人手!”
周平安将刚画好的图纸推到老吴面前,眼神锐利如电!
“我要在村东头靠竹林那片空地上,盖一座大工坊!
图纸在这里!”
“工……工坊?”
吴管家一愣,看向图纸。
只见上面画的并非农舍,而是一座结构简洁却异常宽敞的棚屋,内部划分出数个区域,标着“选料”
、“劈篾”
、“编织”
、“打磨”
、“成品”
等字样。
“没错!
藤器竹编工坊!”
周平安斩钉截铁,“咱们周家庄靠山有竹,家家户户多少会点编织手艺!”
“李婶、张妈她们的手巧得很!
王老五他们有力气劈篾!
像二狗子、柱子这样的半大小子也能打下手!”
“原料就地取材,本钱低廉!”
“藤筐、竹篮、竹席、甚至精巧些的竹器、藤椅!
都是日常所需,不愁销路!”
“立刻放出风去:周家开藤器竹编工坊,招工!
不论男女老少,只要肯出力,按件计酬!
工钱日结!
绝不拖欠!
优先招募本村无力缴纳‘剿匪捐’的困难户!”
他每说一句,吴管家的眼睛就亮一分!
这法子,简直是为眼下困境量身定做的!
既能救人活命,又能凝聚人心!
少爷这脑子,真是开了神窍了!
想得深远啊!
“好!
好!
少爷英明!”
吴管家激动得胡子直抖。
“我这就去办!
保证让全庄子的人都知道!”
看着吴管家匆匆离去的背影,周平安走到窗前,推开窗户。
冷冽的寒风涌入,吹动他额前的碎。
他似乎望了村东那片在寒风中摇曳的竹林,眼神深邃。
藤器竹编,只是第一步。
当这工坊运转起来,当村民们捧着用自己双手挣来的铜钱,不再为活命钱而绝望哭泣时。
人心,便会悄然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