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点石成金(1 / 4)

腊月的寒气被厚实的棉帘隔绝在外。

县衙后堂一间僻静暖阁内,炭盆烧得正旺,红亮的炭火散出融融暖意,驱散了冬日的萧瑟。

紫砂壶嘴吐着袅袅白汽,清雅的茶香在空气中氤氲,与窗外偶尔传来的稀疏爆竹声交织,透出几分年节将近的安宁。

周平安与墨离隔着一张宽大的榉木茶案对坐。

案上除了茶具,还散落着几卷账册和图纸。

墨离换下了工装,着一身素雅的月白棉袍,长仅用一根乌木簪松松挽起,几缕丝垂落颈侧,衬得侧颜愈清冷。

她指尖捻着一枚白子,正凝视着面前一副未竟的残局,眸光沉静如水,仿佛在推演着无形的山河。

周平安则捧着一杯热茶,目光却并未落在棋盘上,而是透过袅袅茶烟,投向窗外隐约可见的西郊方向。

那里,是日夜不息、蒸腾着希望与力量的燎原酒坊。

片刻的宁静,酝酿着更深的谋划。

“墨姑娘,”

周平安放下茶杯,声音打破了暖阁的静谧,带着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沉稳。

“年前诸事繁杂,唯有一桩,关乎根基,需得未雨绸缪。”

墨离抬眸,清泠的目光落在他脸上,并未言语,静待下文。

周平安从茶案下方取出一卷质地柔韧、色泽微黄的桑皮纸,轻轻展开,铺在两人之间的棋案上。

纸上并非工整的账目,而是用炭笔勾勒的简易地形图和一些墨迹犹新的字迹:

“北山坳,黑石(燃之炽热,灰白烬)——疑为‘石炭’(煤)

青石峪东麓,白腻粘土(遇水粘手,干后坚硬)——疑为‘高岭石’、‘蒙脱石’。

西河滩,赭红砂砾(质粗,含铁)——可试烧砖坯

目标:年后开窑,烧制坚砖,筑墙、铺路、建仓。”

墨离的目光迅扫过纸上的记录,尤其在“石炭”

、“高岭石”

、“蒙脱石”

等字眼上停留片刻。

她修长的手指划过“青石峪东麓”

几个字,抬眸看向周平安:“青石峪……我记得户籍册上,新落户的烧窑工中,有个叫莫岩的,技艺精湛,尤擅控火。”

“他便是墨渊长老座下最得意的弟子,精研‘窑火之术’三十年。

他所烧制的砖石,据说火候极致时,坚逾寻常精铁,敲击有金玉之声。”

周平安眼中精光一闪,赞许道:“正是此人!

墨姑娘好记性。”

“我观察过他登记时所写,对土性、火候的描述极为内行。

有他在,这烧砖之事,便有了主心骨。”

他点了点桑皮纸,“纸上所记,是衙役和附近老农口述,以及我亲自查看后推测的可能矿点。

粗陋不全,还需实地详勘。”

“墨渊长老的‘窑火之术’典籍中,想必对此类矿藏有更精微的辨识之法?”

墨离微微颔,指尖无意识地在“石炭”

二字上轻轻一叩:“墨渊师叔的《窑经》中,确有专章论及‘地火之精’(煤)与‘五色神泥’(各类粘土、瓷土)。”

“此记录虽简,方位指向已明。

高岭、蒙脱之土,正是烧制上等砖瓦乃至瓷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库】 www.biquku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 穿越大明之我是首辅 明末:我带着两白旗反清怎么了? 我在红楼捡属性 红楼:开局吕布天赋 退隐江湖那些年 [红楼]明初种田指南 穿越之再世欢 同我仰春 灯烬有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