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子,惊起了树上几只栖息的麻雀。
张琴坐在李皎棠身边,时不时补充几句遗漏的细节,两人相视一笑,眼里都是无需言说的默契。
聊到兴起时,有人提议去稻田边走走,李皎棠便带着大家沿着田埂慢慢逛。
夏末的风拂在脸上,带着稻穗的清香,远处的白鹭悠闲地掠过稻田,构成一幅惬意的田园画。
“还记得吗?初三毕业那天,我们也是这样,一群人在田野里疯跑,说以后要常聚,结果一忙就是这么多年。”
有同学感慨道。
“现在也不晚啊,”
李皎棠笑着说,“以后大家常来农庄聚,想吃什么跟我说,我让我妈给大家做。”
夕阳西下时,晚霞把天空染成了温柔的橘粉色,大家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送走最后一位同学,院子里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吹过稻田的沙沙声,还有墙角蛐蛐不知疲倦的鸣唱。
李皎棠搬了张竹椅坐在梨树下,手里捧着一杯微凉的酸梅汤,指尖感受着瓷杯的温润,心里却暖融融的。
今天的笑声还像在耳边回响,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细节,被老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打捞起来,忽然就变得鲜活滚烫。
原来那些以为早已遗忘的瞬间——课堂上偷偷传的纸条、操场边分享的零食、毕业那天在田野里撒欢的奔跑,都好好地藏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只是需要一个契机,就能重新绽放出温暖的光。
张琴那天说的没错,初三时的自己还带着青涩,可那些和朋友们并肩走过的日子,早已成了生命里最明亮的底色。
那时候总盼着长大,盼着去远方,以为只有未知的风景才值得追逐,可兜兜转转才现,最让人安心的,还是这些刻在骨子里的熟悉——熟悉的面孔,熟悉的乡音,还有这片土地上独有的稻香与晚风。
她抬头望向夜空,夏末的星星格外明亮,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
记得初三那年,她和张琴也是这样坐在操场上数星星,说着不着边际的梦想,约定以后不管走多远都要常见面。
如今,她们没有活成当年想象中“波澜壮阔”
的样子,却在各自的生活里找到了安稳与踏实,而那份约定,也在一次次相聚中被好好守护着。
就像她给小说作者留言里想加的情节,那些在末世里挣扎的幸存者,最终想要的不过是一盏灯、一群人、一个安稳的家;而自己此刻拥有的,不正是这样的幸福吗?农庄的灯火、妈妈的叮嘱、朋友的陪伴,这些藏在烟火气里的温暖,没有轰轰烈烈,却足够抵御岁月的漫长。
酸梅汤喝完了,指尖泛起凉意,可心里的暖意却久久不散。
李皎棠轻轻闭上眼,晚风拂过脸颊,带着梨树叶的清香。
她忽然明白,所谓岁月静好,从来都不是单枪匹马的闯荡,而是有人记挂、有处可依、有旧友可忆,是这些细碎的温暖,拼凑成了生活最珍贵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