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串串,李皎棠循着大叔指的方向,拐出巷口就看见了“老成都抄手”
的招牌。
小店不大,只摆着四张方桌,恰好还有一个空位靠窗。
她刚坐下点了份红油抄手,就见一个背着帆布包的姑娘推门进来,帆布包上印着一行小字:“书与美食皆不可负”
,瞬间让她生出几分亲切感。
姑娘四处看了看,见只剩她对面的空位,笑着走过来询问:“你好,这里有人吗?”
李皎棠摇摇头,示意她坐下。
姑娘道谢后坐下,点单时熟练地跟老板说:“来碗红油抄手,多放花生碎!”
等待抄手的间隙,姑娘瞥见李皎棠放在桌上的笔记本,上面画着蛋烘糕、串串的简笔画,还记着几行关于《蜀城地方志》的笔记,眼睛一亮:“你也在看这本书?我前几天刚在蜀城图书馆读完,里面记载的老巷美食典故特别有意思!”
李皎棠惊喜地抬头:“真的吗?我今天上午还在图书馆扫描这本书,正想着找机会深入了解下里面的美食故事呢!”
她指了指姑娘的帆布包,“看来我们是同道中人,都爱书也爱美食。”
“那可不!”
姑娘笑着自我介绍,“我叫夏梦,是个自由撰稿人,专门写各地的美食与书籍故事。
你呢?”
“我叫李皎棠,是一名语文老师,这次来蜀城就是想扫描更多书籍,顺便打卡特色美食。”
李皎棠说着,把笔记本推过去一点,“你看,我还在记录这次的觅食心得,刚从李记串串过来,老板还给我讲了不少老巷的美食故事。”
夏梦凑过来看得津津有味,还拿起笔在她的笔记本上画了个小小的书签符号:“这家串串我也常来!
老板说的那些故事,我都写进我的文章里了。
对了,《蜀城地方志》里提到的那家百年糕点铺,就在这条巷的尽头,他们家的桂花糕特别绝,配着抄手吃刚好解辣!”
说话间,两碗红油抄手端了上来,红油鲜亮,撒上花生碎和葱花,香气扑鼻。
两人拿起筷子,一边品尝一边继续聊书——从蜀地作家的散文聊到国内外的经典名着,从图书馆的藏书布局聊到扫描书籍的便捷,再到各地的特色美食,越聊越投机,仿佛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
“原来你也在用扫描书籍的软件啊!”
夏梦惊讶地说,“我之前去外地采风,全靠这个系统收录了不少稀缺书籍,省了好多整理的时间。”
李皎棠点点头:“是啊,这个功能太实用了,让我在旅途中也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书库。”
系统是不能对外说的,只能说是一个软件了。
她夹起一个抄手放进嘴里,皮薄馅嫩,红油香而不腻,忍不住赞叹,“这抄手果然名不虚传,比我想象中还要好吃!”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的碗里,红油泛着暖光,耳边是彼此畅谈的笑声,陌生的邂逅因书与美食变得格外温暖。
临走时,两人互加了微信,约定明天一起去图书馆扫描书籍,再去打卡那家百年糕点铺。
李皎棠望着林晚离开的背影,心里满是欢喜——原本只是一场简单的觅食,却意外收获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书友,这大概就是旅途中最奇妙的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