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玑阁的晨钟在山间回荡时,议事厅外的广场上已聚满了人。
除了补天之战的幸存者,还有不少天玑阁的年轻弟子,他们望着厅前高台上的张远,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昨夜传遍阁中的消息,说今日要传授一种“能应对未来危机”
的新力量,这让从未接触过“本源”
二字的弟子们,既忐忑又兴奋。
张远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广场,见幸存的武者们大多站在后排,苏禾扶着刚能下床的李玄舟,两人肩上的伤还未痊愈,却都挺直了脊背;沈清辞捧着一本新誊写的典籍,站在他身侧,典籍封面上“本源初解”
四个篆字,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墨色。
他深吸一口气,将体内的内劲缓缓转化为一缕极淡的本源之力,指尖顿时萦绕起一层微光——不是剑气的凌厉,也不是内力的浑厚,而是一种仿佛能与周遭草木共鸣的柔和力量。
“诸位可知,为何补天石能闭合宇宙裂隙?为何蚀界煞能消融万物生机?”
张远的声音透过内劲传遍广场,原本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答案便在‘本源’二字。”
他抬手将指尖的微光递向身前的一株青松,那缕本源之力刚触碰到树干,松枝便轻轻晃动,新抽的嫩芽以肉眼可见的度舒展,连叶片上的晨露都折射出更亮的光。
广场上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年轻弟子们纷纷探头,想要看清那缕微光的模样。
后排的李玄舟眼中闪过异色,他试着调动内劲,却在触及左肩旧伤时皱紧眉头——昨夜张远与他说过,本源之力不同于寻常内劲,或许能缓解经脉滞涩,可他此刻连聚气都难,更别提感知所谓的“本源”
。
“本源之力,并非凭空而生,”
沈清辞上前一步,翻开手中的典籍,书页上绘着简单的经络图,标注着与本源相关的穴位,“它藏于每个人的丹田深处,与天地万物的生机相连,是比内劲更根本的力量。
只是以往武者修炼,多专注于内劲与招式,忽略了对本源的感知。”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幸存的武者们,语气带着一丝凝重,“补天之战让我们明白,未来的危机或许远想象,仅靠传统武学,未必能守护这片星空。
普及本源认知,便是为了让更多人拥有应对危机的底气。”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有人提问:“沈长老,本源之力如此厉害,为何只说‘有限度’普及?难道是有所保留?”
张远接过话头,指尖的微光渐渐散去:“非是保留,而是本源之力若掌控不当,反会伤及自身。”
他想起上古典籍中记载的警示——曾有人强行催动本源,导致丹田崩裂,生机枯竭,“今日只传授‘感知之法’,教大家如何察觉体内的本源,如何与天地生机共鸣,至于更深层次的运用,需经考核后,由长老们亲自指导。”
说罢,他开始演示感知本源的法门:“闭目凝神,摒弃杂念,将内劲沉入丹田,不必刻意催动,只需静静感受——那股比内劲更温和、更贴近心跳的力量,便是本源。”
广场上的人纷纷闭目,年轻弟子们大多皱着眉头,显然难以捕捉那股虚无缥缈的力量;而幸存的武者们,或许是经历过生死之战,对体内力量的感知更敏锐,有人渐渐露出恍然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