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跟着公社往县城里跑。
纺织厂作为县城最大的厂,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那行,到了县里我请你吃饭,”曹安民有前身的记忆知道现在国营饭店并不是没有粮票就不能吃,值不高价格会高个几成。
“花那冤枉钱干嘛?我带了马铃薯,饿了吃这个就行,”袁二爷摇摇头,两斤白面已经很多了,他也没有坑这小子的意思。
“行,那我们先去纺织厂,”曹安民也也没再坚持。
他也是第一次来县城,随处可见的标语都是她亲眼见证的历史。
兴修水利,确保丰收。
时刻准备着歼灭来犯的敌人!
坚决肃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保卫社会主义建设!
战无不胜的***思想万岁!
人民万岁!
没有亲身经历这年代的人根本无法感同身受。
现在的曹安民看着墙上的标语都能感觉到自己体内滚烫的血液。
...
苏北作为种棉地区,阜宁县纺织厂规模还是很大的。
全厂一共四个车间,近千名工人。
此时地方的纺织厂并没有京城国字号的棉纺织厂那样机械化。
此时重工业都集中在北方,南方基础薄弱,更别说阜宁这个小县城了。
这纺织厂也是县里的支柱型产业,其中大部分生产出来的棉织品都供需着整个县里一百多万的人口。
“同志,我想找你们的厂长,您帮我通报一下可以吗?”曹安民还以为看门的会是大爷呢,让袁二爷在路边等着,他来到门口保卫室一看,里面有三个穿着蓝色制服的中青年。
“你?找我们厂长?”坐在曹安民面前中年汉子眉头一挑,打量着曹安民,随后询问,“你认识我们厂长?”
“不认识,”曹安民摇摇头。
“那我们厂你有认识的人吗?”中年人乐了,又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