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娃,不能再等了,咱们村都已经断粮两天了,只剩那些粮种咱死也不能碰,”
“双塘、高流、北沟这三个公社下的大队跑了那么多人,”
“我们村要是再不解决粮食问题,怕也只能跟着逃荒了,可不能让乡亲们困在这里活活饿死啊!”
傍晚,
徐州邵店公社邵店生产队队长家院子里。
此刻村里十几名入了党也是村里干部的人都集中在这里。
说话的人正一脸丧气的抽着香烟。
“58年的时候咱们村6个小队一共1700多号人,”
“到了现在,死的死,跑的跑,连800号人都没有了,”
“还有这康熙老儿留下来的东西有什么用?”
“不如拿这些去城里换些钱来卖粮食,”
“再不弄些粮食回来,咱们邵店村就彻底成了死村了啊!”
说话的是村里的老党员,也是邵店大队的书记,他们身前摆放两个长约60公分的小箱,这是他们昨夜连夜从洪水冲出来的古墓外室搬出来的。
本来这些东西按规定肯定是上交公家的。
可是现在老百姓都饿的前胸贴着后背,村里青年跑了一大半。
从洪水到干旱,他们村还是比较好的情况下,起码田地还有些收成,他们西北那边的村子才叫惨,饿死的人都比他们村子之前的人还多。
现在他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党员了,保住老百姓的命才是最重要的。
“我赞同!”
“这些东西再珍贵也没有人命重要,我赞成换粮食!”
原村支书在石阶上敲了敲烟杆,率先赞成。
“我也赞同,我们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乡亲们逃荒饿死!”
民兵队长也是跟着出声。
剩下的党员也陆续赞同,毕竟他们这些村干部的职责除了完成生产指标,还要让百姓能吃饱饭。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