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其他事,都不甚在意了。
方孝孺并不知他心中所想,仍在分析道:“大明军事学院即将开学,可秦王和晋王,却在此时以北方防务吃紧为由离京,这分明是在向吴王示威。”
“没有秦王和晋王这两位手握重兵的藩王的参与,吴王借办军事学院为名,收天下兵权的计划,终不能完全成功。”
“好啊!好啊!”
“若是明日黄兄的计划能够成功,那吴王的大明军事学院就要成为笑话了!”
他言语间极为兴奋,颇有几分吐气扬眉的味道。
就在这时,黄子澄带着一人走了进来。
“这位是兵部主事齐泰,亦曾是应天府乡试解元,因不满吴王专任行事,久仰献王殿下仁义之名,今日特来投效。”
“齐泰?”方孝孺大吃一惊,连忙站起来道:“莫非就是为官多年,从无差错的齐先生?”
老朱对官员的要求极为苛刻,各种繁琐条文众多,凡是官员一旦上任,很少有不犯任何过错的。
但齐此人做事极其谨小慎微,做官多年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被京中不少官员视为奇迹。
齐泰行礼道:“方先生过誉了,方先生在儒林中名声远扬,齐某亦是久仰方先生之名。”
朱允炆在神游中回过神来,拉住齐泰的手说道:“先生之名,我亦早有耳闻,想不到先生竟愿意来助我!”
这段时间以来,随着朱允熥的声望如日中天,原来支持他的人,不少也开始摇摆不定起来。
虽说文官们大多数更希望朱允炆继位,但真要豁出去,不顾一切支持他的人,还是极少的。
“吴王任性胡来,大明岂能让这样的人掌权?”
齐泰愤愤道:“我大明潜伏在北元的谍子传来了不少北元今冬将大举南下,攻我大明边境的消息。”
“兵部据此发文,令边关将领和地方官员调集兵马,又额外准备了数百万石粮草,令地方协调,快速转运至边境,以防不测。”
“不料,今日却突然接到吴王的指令,明言今冬北方无战事,一切防务准备皆照往常即可,不需要再额外筹备粮草和兵马。”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