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的家人,多半都已经死于战乱。
他们又能回哪里去呢?
老朱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没有将军队大量遣散,而是搞卫所屯田驻军制。
“如何安排?”杨士奇追问。
给裁撤的士兵安排更好的去处可不容易。
他脑海内飞快思索,却想不出来。
“地方官府衙门的胥吏不是很嚣张吗?”朱允熥笑道:“那就让他们滚蛋,让退役下来的老兵取代他们。”
杨士奇瞠目结舌。
大明的胥吏,分为书吏和衙役两类。
官作决策,吏掌文书,役供差遣。
书吏,朝廷能够从国子监学子当中挑选并委派。
衙役则主要依靠当地人。
衙役又分正役、白役。
正役属于拥有正式编制的衙役,能够领取官府的薪俸。
白役通常为临时征发,没有编制,依朝廷规制不能领取任何薪水,属于无报酬的“服役”。
但规定归规定,实际情形却大不相同。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各府县的衙役,于朝廷诸位高官而言,自是卑微低贱的存在。
但对底层百姓而言,手握权力的衙役,可是老百姓绝不敢招惹的。
拥有令老百姓惧怕的权力,他们便有无数捞钱的手段。
没有一分钱报酬的白役,都有人争抢着去当。
朝廷规定白役最多只能服役一年,随后便要轮换。
可实际上,有些地方想出了投机取巧的办法,那便是每年更改一个名字。
今年叫李二,明年叫李三,后年叫李六……
上报给朝廷的衙役人员姓名,便不相同。
借此蒙混过关,赖在官府衙门持续服役。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