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自古以来,百姓都不可能真正有效的“监督”官员。
不管是探听司的情报打听得有多细致,相比全民监督,都不是一个量级。
一念及此,朱允熥再也按捺不住了。
当即令杨荣拿来笔墨,给老朱回信。
……
申城。
日落时分。
老朱走在黄浦江的岸边上。
这是他最近养成的习惯。
每天沿着河堤散散步,吹吹河风,看夕阳西下,好不惬意。
“信,老爷,您的信!”
吉垣将刚从邮递员手中拿到的信,递到老朱面前。
陛下可是一直要求,一旦收到信,便立即呈上,不能有片刻耽搁。
老朱接过去,撒开信封,看了起来。
很快,他脸上的神色,便变得十分精彩起来。
根据他之前的提议,朱孙在信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更系统更全面的建议,利用邮司系统,在整个大明建立起全民监督机制。
不仅仅是刑部通过该系统打击江湖帮派、山贼匪寇,更重要的是,朝廷依仗该系统,建立起一个对上下所有官员的监督管理。
此前,靠朝廷上几个御史言官,上奏章弹劾,又能监督得了几个官员呢?
正是很清楚这其中的不足,老朱才建起庞大的锦衣卫和检校系统,作为耳目,打探下面的情报。
但这种体系仍然是天生存在不足的。
一方面是官僚系统自身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消息都打探到。
另一方面是,从上到下的监督,完全依赖于各级官员的忠诚。
而人的忠诚,是很难保证的。
举一个例子,如果老朱派某个锦衣卫官员去打探市井中的流言,正好流言中有关于那个锦衣卫官员的不利消息,那对方基本上都会隐瞒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