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华夏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
在许多人眼中,自己的家族,只要有一份族田,那便可保世代无忧。
朱允熥说是官田全部交归朝廷统一管理,也就是等于将他们现在手中的田地都收走,他们怎么可能同意呢?
杨士奇只说了田租减少一项,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由朝廷发钱,他们也不放心。
万一哪天户部以国库无钱无粮为由,拖欠着不发,那才叫哭都没地方哭呢。
官员的俸禄,能及时足额发放,还是朱允熥监国执政之后,才做到的事情。
在此之前,拖几个月不发,或者用其他物资代替,再或者是用根本不值钱的大明宝钞发放,都是常有的事。
凭什么让他们相信,田地收归朝廷统一管理后,朝廷会守信用,按时足额发钱呢?
“地主收租,朝廷不能不管,官府更不能不过问。”
朱允熥道:“本宫想制订有关土地收租的法律,规定收租的上限,并对转租等进行限制,你们以为如何呢?”
杨士奇沉吟道:“这倒是一个法子。”
此前朝廷对民间租赁土地,借贷钱财,一直都有一定的管理和限制。
只是实际实行中,没有深度介入,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得到贯彻施行而已。
但有了前例,朱允熥再提出来,大臣们便没有理由反对。
杨士奇、夏原吉等人皆表赞成。
这就是统治和政治的艺术。
上位者心中的想法,不能随意全抛出来。
而要一步步试探。
看看下面的人有什么反应,再做进一步的打算和决定。
如果反应很激烈,那原来的方案就要修改,要么撤回,要么想办法协调迂回,分解成很多步,慢慢来实现。
反之,如果下面的人不反对,那就可以抛出全部方案了。
最忌讳的,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强硬下令,胡乱下令。
那样做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