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住了。
朝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勋贵高官会将田地都卖给朝廷呢?
仅仅因为一个减租条例?
背后莫非还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富商们立即四处出动,用出浑身解数,打探情报。
很快,朝廷要开放雇佣兵,鼓励藩王和勋贵出海的消息,便在金陵城的富商中不胫而走。
这些富商,也十分敏锐的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满朝藩王和勋贵出海,去抢领地,抢财富,需要的后勤支援呢?由此带来的海外贸易呢?
自家不能组建雇佣兵团,但是,勋贵的兵团受到五百人的人数限制,这个人数,显然只满足战斗的要求。
还需要更多运输船,帮助运输后勤物资,以及战争的胜利品,还有与大明之间的贸易
这绝对是巨大的商机。
要做成这样的生意,就意味着要买船出海。
勋贵们买战舰,他们就得买商船,买运输舰。
海船的造价可不低。
更重要的是,有资质有能力造大型海舰的,都是朝廷的船厂,要提早下订单,才能抢得到船。
于是,富商也纷纷开始筹集资金,订购船舶。
与此同时,大明日报上关于海外的描述,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详细。
在报纸的描述中,海外是一片富饶的“黄金地”。
大明的商人,只要前往海外,就能获取数不清的财富。
福建人去海外“创业”,发家致富的故事,更是接二连三的登上报纸。
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甚至还可以实地找真人验证。
真就是在海外创业,赚了大钱,衣锦回乡了。
只不过,其中经历的艰辛苦难,被巧妙的隐藏了起来。
对于葬身鱼腹,或者死于海外的土著之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