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人活不下去了,只要他能看空看透社会风气,丢弃外界无用之物,不追求人前的面子,不好任何虚荣,那他马上就能活得非常轻松!
可这样的人,注定只是极少数。
身在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看不透的,也放不下“面子”的。
所以,他们会自愿做牛做马去努力工作。
可不管他们怎么抱怨苦,抱怨累,抱怨压力大,他们又绝不会舍命造反。
因为如果他们真有不要命造反的勇气,又怎么会连“面子”这种身外之物都放不下呢?
如果他能放下“面子”,不追求和别人“攀比”,不追求好看的衣服,不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看的马车……只求简单的吃饱穿暖,那他本来就可以生活得十分轻松,他又何必造反?
这是一个完美的闭锁循环。
在那个“礼崩乐坏”,追求“奢靡”的社会里,放得下的人不需要造反,放不下的人不可能造反!
朝廷的统治,自然稳定无比。
当然,并不是说,在那样的社会,礼义廉耻,道德文章,就不重要了。
相反,朝廷仍然需要大力宣传。
特别是对待官员上面。
要让官员保持清正廉明,因为还要靠官员去维护社会的秩序。
但那个社会,整体上是一个完全靠“消费”来驱动的社会。
要鼓励老百姓们消费,而不是限制他们。
那时候的老百姓,衣服都一定要穿漂亮好看的,而不是缝缝补补的。
老朱当时身处申城,目睹申城的发展,有些感触。
但申城的建设才起步,还是一个贸易港口,缺少生产这一重要环节。
对朱孙所说的话,有些体会,但还不是很深刻。
此际来到这里,才真正明悟过来。
朱高炽注意到老朱的神情变幻,又接着补充:“太孙殿下说,酒楼的房间里,摆设的家具,就是样品,是给大明制造局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