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来自南洋的优质木材,以及不断涌现的现代化炼钢厂,造船业所需的木料和钢铁供应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而一支一支不断下海的新船,又进一步刺激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将更多的海外源料运回大明,形成正向循环,
促进大明的工业腾飞。
各大勋贵世家和豪绅们所组建的探险队,也终于迎来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回报”时期。
从海外发现的各种稀有矿藏和宝贵资源,如同取之不尽的宝库,持续不断地输送回大明,为这些投资人创造了极其丰厚的利润。
这股滚滚而来的财富洪流,顺理成章地将大明的海外开发热潮,再次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
既然有了大量来自海外的矿产资源,那么大明本土的资源便理所当然地需要得到妥善保护。
毕竟,矿产资源的开发或多或少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大明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自然要优先保障百姓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确保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于绿水青山之间。
海外那些“不毛之地”,本身就人烟稀少,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可以放手开发。
另一方面,本土资源开发还受各种其它方面的制约。
以煤矿开发为例,尽管大明本土并不缺乏煤炭,山西等地就蕴藏着储量丰富的煤矿。
但从运输角度来看,山西四面环山,即便现在修建了大量的水泥大道,可穿越山脉的隧道仍在挖掘之中,尚未完全贯通。
因此,要将山西的煤炭大规模运出,无疑仍然困难重重。
再者,山西的许多煤矿并非露天开采,而是需要深挖巷道。
这种地下开采方式极易引发塌方等矿,每一次开采都可能伴随着血与泪,是名副其实的“带血资源”。
至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是不言而喻。
如今,有了大洋洲丰富优质的煤炭供应,山西的煤矿自然就不必再进行大规模开采了。
至少,可以大大减少开采量,仅开采少量地表浅层煤炭以作补充,而那些深藏地下的矿藏则先封存起来。
对于其他的铁矿、铜矿等资源,情况亦是如此。
朱允?很快便降下旨意,凡大明国内的矿产开采,凡能停止的都要尽量停掉,将这些宝贵的自然馈赠留给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