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丶为民做主,廉正奉公丶革除积弊的说法,倒也很吸引人。
臣当初也被他们的这些说法吸引住,向往不已。
可是自从入制置司,臣跟着兴明会一众同志学习了皇上的《科学方法论》丶《辩证唯物主义》,再以此为基础去分析历朝历代丶以及本朝的诸多问题后,豁然开朗,仿佛跳出了一个天坑。
东林党人的那些学说,不仅索然无味,还觉得跟儒理陈旧学说一样腐朽不堪...
臣等觉得,想要解决大明诸多问题,必须按照皇上的《科论》和《唯物辩法》去探索寻觅新的方法...」
朱由校心里十分欢喜,但不动声色,「大明积弊甚深,而今又内忧外患,有识之士无不在苦苦寻觅救国济民良法。
只有真正忧国忧民者,才会放下陈见偏执,勇于任事,在实践中寻找和验证救国济民良法。」
他顿了顿,继续说,「左共之善水利兴农,陕西需要大兴水利,劝助农耕,朕让他任延安知府,戴罪立功。
伯雅,你在陕北宁夏一行,实践《潞水客谈》的笔记,抄一份给左光斗。
你亲自走过陕西,知道陕西现在糜烂不仅是天灾,更重要的是人祸。
杨大洪不是自诩清廉公正,爱民如子吗?
那朕派他为陕西巡按御史,巡按陕西各州县,查贪除暴。朕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廉明清直,爱的是哪个民。」
这番话也等于给了孙传庭一个答覆,左光斗和杨涟肯定会放出来,现在连去处都安排好了,叫他放下心,继续用心办公事。
孙传庭欣喜道:「皇上圣明。」
看他对东林党还抱有同情之心,朱由校决定再点一点他。
「天启四年春,吏科都给事中出缺,左光斗通知同乡好友阮大铖来京递补。而赵南星丶高攀龙丶杨涟等人却属意高攀龙的另一位弟子,魏大中。
于是等阮大铖赶到,赵高杨等人说『以察典近,大铖不可用』,只补他为工科都给事中。
六科给事中,吏居第一,而工居最末。阮大铖按资历远在魏大中之上,当补吏科而非工科。
且他也是高攀龙的弟子。只是因为高攀龙丶杨涟与左光斗政见不一,所以才压住了阮大铖。
阮大铖一怒之下叛出东林党,投靠了魏忠贤,这才得偿所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