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史说的这个事,本官今日刚听到,此事关系重大,事关宁锦行司的防御前移,
一时半会,本官也不定,还是先听听其他同袍的意思。」
尤世威的话暗含抱怨。
我是行司第一副手,作战指挥官,这麽大的事居然不事先跟我通个气,会议上才突然提出来。
你这不是搞突然袭击吗?
尤世威是榆林卫将领,辽东军兴后做为西军援军被调过来。
何可纲和朱梅都是辽东本地武官出身,左辅虽然也是榆林卫世袭武官,但是早年就一直在辽东任职作战。
他们三人被袁崇焕举荐提携,视其为恩主。
尤世威被都司调来行司,也算是一种钳制。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处境,打定主意先不开口,等你们说完我再说。反正你们的话加在一起,也没有我的话在平辽局和都司有分量。
左辅和朱梅相继发言。
「此举是好事。宁锦行司仅六城而已,数万兵马挤在沿海狭长一线,回旋馀地狭迫,
如此困地死守,也不是办法。
不如趁着其它行司大捷,建奴胆怯心悸,扩大战果。」
「末将也赞同...把战线推至三岔河一线,与建奴隔河相望,随时可以各行司配合,
对建奴作战,克复辽土,完成平辽大业。」
听着左辅和朱梅极力赞同的话,何可纲坐立不安。
何可纲猜出袁崇焕和毕自肃提出此建议的心思,贪功。
其它各行司打的有声有色,捷报连传。
尤其是辽南行司孙传庭,辽西行司卢象升都是袁崇焕和毕自肃的晚辈,东江行司毛文龙更是袁崇焕厌恶丶毕自肃不屑之人。
他们连战连捷,立下赫赫军功,袁丶毕二人心里能不急吗?
左思右想,定下这个计策,重筑广宁城,把战线推到三岔河一线。
可是广宁城是那麽好修的吗?
战线推到三岔河一线,没有缓冲之地,如同一把匕首直接抵在建奴的胸口上,他们能不急吗?
狗急跳墙,建奴届时倾巢出动,官兵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