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三年,苏松提督吴胜兆在陈子龙和夏完淳的游说下决定起义反清,准备在松江发动兵变。
杨之易身为大明忠烈之后,被吴胜兆拉拢,告知机密。
不想杨之易转头悄悄向南京的洪承畴告密,让清军有所准备,迅速镇压这次起事,陈子龙丶夏完淳等人相继被抓处死。
不过在清军赶来镇压之前,杨之易告密事宜暴露,被义军抓住,愤然处死。
杨之易临死前大喊「父忠于明,我忠于清,复何憾焉!」
「慷慨赴义」!
父子俩例行公式一般对答后,杨之易又恭敬地说:「父亲,家中来了贵客。」
「谁?」
「内阁首辅韩公府上管事韩栋。」
杨涟一愣。
韩,他找我有什麽事?
半个时辰后,杨涟在书房里拆开韩的密信,细细读完,猛地一掌拍在书桌上。
他脸色涨红,鼻子呼呼地出着粗气。
想不到朝堂上奸侯横行,正道危急到了这个地步!
好!
正是自己挺身而出的时候。
我要上疏,广传天下,我要代表千千万万正道忠义之土,发出正义之言,力劝皇上除奸侯,近贤臣,开经筵,习经义,明天理,察民情,绝谄言,弃异端,广言路,正国法...
杨涟在心里数了数,有十条谏言良策,拿得出手。
「江河纬地,日月经天,谁其参之,日维圣贤,有明御宇!」
杨涟心里默念着,他知道自己这份谏言上疏递到京师,可能会惹恼皇上,又一次下诏狱。
下诏狱就下诏狱!
自己愿意捐此残躯,以求唤醒皇上,迷途知返,重回儒理正道。
他还计划好了,把自己的上疏抄写多份,分寄给诸多好友,传遍天下。
杨涟决心要让天下士子们都看到,正道忠义之士还在,他们的血还未凉!
他们愿意用鲜血和性命去捍卫儒理正道,天理公义!
杨涟激动地在书房里走来走去,突然他想到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