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到,皇上注意到他,一番笼络后,改名换姓,成了皇上夹袋里的红人,还悄悄潜到南京,主持对江南士林的致命一击。
「初夏,朝廷以清查天启四年南闱舞弊案,大兴冤狱...那些名士大儒,各个饱读经义,名孚海内,不拘一格举荐人才,原本是为朝廷抢才的好事,结果在奸侯眼里,成了营私舞弊之举。
那些年轻才俊,都是江南士林再三选出的人杰,富学五车,哪里需要作弊..:」
张光前和孙居相默然不做声。
两人是山西人,与赵南星关系很好。
天启四年,赵南星与魏忠贤斗法失利,被削职贬斥回原籍。后来汪文言丶左光斗等案涉及到他,被朝廷下旨叫保定抚按勘查。
保定巡抚郭尚友,巡按马逢皋是赵南星的政敌,当堂将其羞辱一番后,判定发配代州成所。
赵南星到了代州,张光前和孙居相对其多加照拂..
天启五年五月,朱由校落水苏醒后,开始拨乱反正,赵南星就被放回高邑原籍...这些日子,
张光前和孙居相联袂前来做客,讨论朝局动向,想不到遇到这件事。
两人跟赵南星交好,但是对江南士林那些人却没有什麽好感。
太霸道了。
总是认为他们江南士林是天下老子第一,官要做清贵的官,差事要又闲又肥,
科试更不用说了,天天在朝野抱怨,说会试必须给北方省份举人留出一定的进士名额,是陈例积弊,年年呼吁要公平竞争,在科试上各凭本事...
还抱怨江南养活了京师文武百官和九边数十万边军,大明两京十三省的重任全在江南士林的肩上扛着..:
江南士林付出了那麽多,收益却微薄...按照他们的说法,内阁首辅必须是江南的,阁老和六部尚书至少三分之二必须是江南的..:
张光前和孙居相嘴之以鼻。
江南的粮赋是你们士林出的吗?还不是百万黎民百姓们出的?
你们这些江南士林,谁还不知道,隐匿人口田地,通逃赋税,占据着大明最富庶肥沃的土地,
还把持着丝绸棉布等暴利商贸,却缴纳着跟陕西丶山西丶北直隶等士林一样多的赋税..:
反倒有理了!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