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非常地诡异!
他们不知道,这是一份独属于朱由校与新明会众臣之间的信任。
这份信任的建立,是如此不易。
最先是朱由校从天启五年六月开始,用力排众议,定下计策,不顾重重阻力,坚持推行,进而获得改变辽东局势丶降服蒙古左翼丶缓解大明北边边境危机等力挽狂澜的军功。
这些文韬武略是基础,能让众臣愿意坐下来听朱由校发表意见,然后在这一年多时间里一点一点,与众人交流。
再凭藉心中一心改变大明困境丶为社稷黎民造福的公心和真诚,朱由校与众臣齐心协力克服时艰,最后慢慢建立起来之不易的相互信任。
有了这份君臣之间的信任,朱由校才敢如此「大放词」,跟众人把本质问题谈透,再一起商议解决办法。」...越到后期,文官集团一家独大。
他们进则操纵朝政,退则把持地方。居庙堂之高则党争不休,居江湖之远则敛财不绝,只要权利,不要责任...
到最后,江山是大明的,赋税是百姓的,财富是他们的。
为了延续他们的荣华富贵,奉儒理为圭泉,画地为牢,禁铜思想。
虚言大义而贬斥务实,玩弄文字而耻于实践,空谈误国而扼杀干臣..:
历朝历代多少仁人志土,为救黎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将倾,呕心沥血,前仆后继,没有倒在敌人手里,却被他们从背后捅刀子..:
朕每每读到这些文字记载,痛心疾首,忍不住扪心自问,为什麽会出现这样的人,做出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
究其根源,就是大明是谁的大明这一根本问题没有得到厘清。
长期以来,朕的历代先祖,以大明为朱家王朝,视国为家,行家天下之策;官庶军民也认为大明是朱家王朝,兴衰存亡与他们无关..:
国事败坏丶边患不绝丶天灾人祸,种种积弊祸端,官庶军民不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就是麻木煎熬丶无奈忍受.::
朕认为,不把根本问题厘清,我们一切改革举措都是无源之水丶无本之木!」
朱由校双目精光闪烁,一字一顿地说。
「什麽根本问题?
那就是大明是谁的大明,今日之天下是谁之天下!」
众人被震惊得有些不知所措!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