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启大明 > 第二百章 洪承畴眼中的好人!

第二百章 洪承畴眼中的好人!(5 / 6)

p;   闹饷丶兵变丶抄掠地方丶杀良冒功丶不给钱粮不开拔...九边烂得不能再烂,尤其是辽东镇。

    但是在李瑾嘴里,边戎败坏全是骄将悍卒们的责任,跟文官们没有半点关系。

    文官们都是饱读圣贤经义的士子儒生,懂得礼义廉耻,怎麽会去做那些腌的事?肯定是那些少有教化丶粗鄙贪婪的武夫们做的!

    洪承畴此前的想法,跟李瑾相似。

    亲亲相护,再大的责任,也不能全扣在文官缙绅们头上,武夫们要分走大半..

    但是进了制置司,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现在我洪彦演要靠边军将士卖命,好建功立业,青云直上,那麽他们就不是骄将悍卒,是大明忠诚卫土。

    那些腌事全是那些不识趣的文官背吏们做的!

    整编过后的大明边军,是皇上忠诚的鹰犬,是制置司帝党的羽翼,是大明坚定的卫土!

    等李瑾巴拉巴拉说了一番所谓的巡边清军心得后,洪承畴一脸敬佩地说:「仲鲁先生果真是大才,洞如观火,明察秋毫!」

    李瑾见洪承畴如此上道,话锋一转,引向正题,「兵书有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彦演巡抚过延绥宁夏,知道边戎之重莫过于粮转运。

    粮草不全,兵马难行;饷银不足,士卒离心。

    可是九边除去蓟辽,其馀全是苦旱僻远之地,道路不通,转运艰难。如何充盈粮饷,历朝历代都是大问题。

    历代先帝,还有历任阁老六部,也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国朝初年,行军屯丶民屯和商屯,而后又行开中法...可是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需要人帮忙把粮饷从腹地,千辛万苦地运到边镇去。

    宣府丶大同丶山西三镇,国朝初年都是靠山西民商聚力转运,方得周全。

    为了褒奖他们,也让他们能够继续转运粮饷,供给边镇,朝廷和地方准允这些山西民商梢带经商边贸。」

    李瑾说得慷慨激昂,包含感情,悄悄观察,洪承畴还是默不作声,脸色沉寂如水,然看不到半分波澜。

    年纪轻轻,居然城府如此之深!

    李瑾心里感叹着,继续往下说。

    「只是商贾生性贪鄙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库】 www.biquku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被废三年后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铁马冰河肝胆照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大明补牙匠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