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更显沉重,“胳膊,拧不过大腿。
有时候,必要的妥协,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你要想清楚。”
“谢谢书记的提醒,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挂断电话,陈净缓缓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作响,仿佛在为他倒计时。
妥协?
上一世,他就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妥协”
,最终才落得那般下场。
这一世,他若再退,那重生的意义何在?
他猛地睁开眼,眼中再无一丝迷茫,只剩下冰冷的决绝。
他拿起电话,却没有打给胡知之。
这张王牌,还不到动用的时候。
他拨通了省电视台一位相熟的资深记者的电话。
“刘哥,我是湖洪陈净……对,有个天大的新闻素材,我只提供给你……题目我都想好了,叫《从群体性事件到民心工程——央地合作‘湖洪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电话那头,那位嗅觉敏锐的老记者,在听完陈净简短的叙述后,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知道,这篇报道一旦出去,绝对会引起轰动!
“陈书记,你放心!
我马上跟我在新华总社的老师联系,这篇稿子,我们要做成内参,直达天听!”
“那就有劳刘哥了。”
陈净挂断电话,嘴角浮现一抹冷冽的弧度。
你们不是要“督导”
吗?那我就先把“湖洪模式”
这个大帽子戴上,让全国人民都来看看,你们到底是要“督导”
一个利国利民的创新模式,还是要扼杀一个革命老区的崛起希望!
你们不是要“联合”
吗?那我就引入一个更高级别的“联合”
对象——中央媒体的舆论监督!
第二天,当钱振华带着联合工作组,在市委书记周海山和高建军的陪同下,浩浩荡荡地抵达湖洪县时,等待他们的,是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场面。
没有剑拔弩张,没有消极抵抗。
陈净带着县委班子,以及刚刚选举出来的十一位工人代表,在县政府门口,拉起了热烈的欢迎横幅。
“热烈欢迎国家部委工作组莅临湖洪指导工作!”
钱振华看着眼前这个笑容灿烂、姿态谦卑的年轻人,一时间竟有些看不透了。
这和他预想中那个桀骜不驯的“愣头青”
形象,完全对不上号。
“钱局长,您和各位领导一路辛苦!”
陈净热情地迎上前,“我们湖洪县全体干部群众,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上级的领导盼来了!
我们有很多在探索中遇到的困惑,正需要您这样的专家来为我们指点迷津啊!”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把自己的位置放得极低,仿佛他们真的只是来“指导工作”
的。
钱振华和周海山交换了一个眼神,都感到事情有些棘手。
就在他们准备进入会议室,开始“走程序”
的时候,那位白苍苍的老钳工代表,突然走上前,紧紧握住钱振华的手,老泪纵横。
“领导!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