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胡家四合院的垂花门,喧嚣的京城被彻底隔绝在外。
院内青砖铺地,一株高大的海棠树静静矗立,几只画眉在笼中清脆啼鸣,古朴与威严在空气中交融。
正厅里,三位气度不凡的男子正襟危坐,目光如炬,齐齐投向门口。
居中而坐的老者,年近七旬,身穿一套深色中山装,虽已头花白,但眼神深邃平静,仿佛能洞察人心,这便是胡家的定海神针,胡知之的大伯,胡卫国。
左手边的是一位身着便装,却依旧难掩军人铁血气质的中年人,肩膀宽厚,腰杆笔直,正是胡知之的父亲,胡建军。
右手边的中年人则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气质儒雅,更像一位学者或高级智囊,这是胡知之的二伯,胡文渊。
一位气质温婉的妇人——胡知之的母亲李淑云,正端着茶盘从里屋走出,看到两人进来,脸上立刻堆满了慈爱的笑容。
“哎呀,小陈来了,快进来坐!
路上累了吧?”
李淑云热情地招呼着,打破了厅内略显凝重的气氛。
“阿姨好,伯父好,大伯、二伯好。”
陈净不卑不亢,依次问好,声音沉稳,姿态谦和。
胡知之俏皮地吐了吐舌头,挽着陈净的胳膊介绍道:“爸,妈,大伯,二伯,这就是陈净。”
“嗯。”
胡建军从鼻子里应了一声,目光在陈净身上上下打量,像是在检阅一个新兵。
“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
李淑云嗔怪地接过陈净手里的礼品,嘴上说着,眼里却满是笑意。
“初次登门,一点心意。”
陈净微笑道。
他带来的礼物,确是费尽了心思。
给胡建军的,是那个古朴的木盒,里面装着一套他寻觅已久的绝版军事历史丛书。
“爸,您看看,这是陈净特地给您淘的。”
胡知之献宝似的打开。
胡建军本是板着脸,但看到那套书的封面时,眼神明显一亮,伸手拿起一本,指尖摩挲着书页,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
这套书他念叨过好几次,没想到竟被一个年轻人找到了。
给大伯胡卫国的,是一罐顶级的武夷山大红袍母树茶叶,有价无市。
给二伯胡文渊的,是一幅当代书法名家临摹的《兰亭集序》,形神兼备,颇具风骨。
给李淑云的,则是一条苏绣大师亲手绣制的真丝披肩,温润典雅。
四份礼物,无一不是投其所好,既显贵重,又不落俗套,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胡家三兄弟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对这个年轻人的评价,已然高了几分。
这不仅是懂礼数,更是有一份洞察人心的细腻。
分宾主落座后,李淑云张罗着倒茶,而真正的“审问”
,也正式开始。
率先问的,自然是父亲胡建军,他的问题直截了当:“小陈,听知之说,你现在是汉江的政法委书记?年纪轻轻,身居高位,不容易啊。
不过,你和我们家知之的事,你有什么长远打算?”
“伯父,我对知之是认真的,这一点请您放心。”
陈净迎着胡建军审视的目光,语气恳切而坚定,“至于长远打算,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