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好!
这个绝对好!”
历史学家王教授拍手称赞,胡子都在颤抖。
“老祖宗的东西,他们信!”
“要是给他们一瓶写着vita的塑料瓶,他们非得以为是毒药不可!”
林浩在旁边听着,心中暗自佩服。
这些专家们不仅考虑到了物资本身,甚至连如何让那个时代的人接受这些物资,都想得明明白白。
细节,决定成败。
“物资和武器的来源,必须有一个更完善、更可信的说法。”
心理学组的张博士站了起来。
她是一位气质优雅的女士,但说起话来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信使同志之前海外爱国华侨秘密支援的说法很好,但还不够具体。”
“容易引起赵刚那种心思缜密的人的怀疑。”
张博士打开投影,屏幕上出现了一份ppt。
“我建议,为这个设计一个更丰满的背景故事。”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由南洋、欧洲、美洲的顶尖华侨商人和科学家,在抗战爆后秘密成立的爱国组织。”
“代号。”
“他们利用自己在海外的财力和技术,秘密建立军工厂,生产武器,支援国内抗战。”
张博士看向林浩,语气温和而坚定。
“林浩同志,您就是组织派回国内的席联络员。”
“负责评估援助对象,并输送物资。”
“我们甚至可以伪造几封组织负责人的亲笔信。”
“用那个时代的口吻,表达对祖国和前线将士的关切,一并交给李云龙和赵刚。”
张博士为林浩设计了一整套应对各种疑问的话术剧本。
细致到当李云龙问起“你们组织有多少人”
时,该如何巧妙地回答“遍布四海,数以万计,皆为炎黄子孙”
。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援助了。
这是一场由国家级团队导演的,堪称完美的“剧本”
。
林浩听着这些安排,心中既感动又震撼。
国家的力量,真的太强大了。
就在所有人都为这个天衣无缝的计划赞叹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历史学家王教授,突然开口了。
“同志们,我们给了他们枪,给了他们炮,给了他们吃的穿的。”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怎么教他们用好这些力量?”
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神情严肃。
“李云龙是天生的战神,但他的部队,战术思想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
“我们给了他削铁如泥的宝刀,但他只会用它来砍柴。”
“那不是巨大的浪费吗?”
王教授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每个字都重若千钧。
“我们不能只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他转身面向众人,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我提议,我们必须编写一本手册。”
“一本来自未来的!”
“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把我们经过几十年战争检验过的、最精华的战术思想,教给他们!”
“我们要引导他们,如何进行小队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