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但是,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战争的形态,又变了。”
“林先生送来的这批武器,代号‘天空之矛’。
它不需要密集的弹雨,也不需要复杂的炮兵计算。”
赵刚举起手册,像是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它只需要一个人,一个瞄准手,就能把天上飞的鬼子铁鸟,给它硬生生地捅下来!”
赵刚的话,让凝固的空气再次沸腾。
战士们交头接耳,嗡嗡的议论声里,全是震惊、怀疑,以及一丝丝被点燃的渴望。
这番话,彻底颠覆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争认知。
赵刚没有再解释。
他知道,说一万句,不如亲眼看一次。
“传我命令!”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洪亮。
“从全师挑选五十名年轻,有文化,视力好的战士,成立独立一师防空技术培训班!”
“我,亲自来抓!”
……
培训班设在僻静的山谷里。
学员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至少上过扫盲班,能识文断字。
刘三娃就是其中之一。
他来自晋南农村,参军前是个放羊娃,个子不高,人也瘦,胆子比兔子还小。
被选上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懵的。
他想不通,自己除了眼神好点,能看清几十米外羊身上的虱子,还有什么能耐,能让政委亲自挑中。
第一堂课,就把他魂都快吓飞了。
教官不是师里的老兵,而是赵刚政委。
赵政委拿着那根“铁棍”
,讲的东西他一句也听不懂。
什么“红外导引头”
,什么“被动寻的”
,什么“锁定信号”
……
这些词,每一个都像小虫子,在他脑子里钻来钻去,嗡嗡作响。
他看着那根“前卫”
导弹,瞄准镜上复杂的刻度和握把上好几个颜色的按钮,手心里全是冷汗。
这玩意儿,比他家那头最犟的骡子还难伺候。
“刘三娃!”
赵刚的声音突然响起。
刘三娃一个激灵,猛地站直,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报告政委!”
“你来试试。”
赵刚指着架在支架上的训练模型。
刘三娃哆哆嗦嗦地走上前,学着政委的样子,把眼睛凑到瞄准镜上。
镜片里,一片模糊。
他手忙脚乱地去拧旁边的旋钮,结果越调越花。
“手稳住!
不要晃!”
“眼睛看哪儿呢!
先找目标!
再谈锁定!”
赵刚的声音严厉起来。
刘三娃心里一慌,手一抖,差点把整个模型给碰倒。
周围的学员出一阵压抑不住的哄笑声。
刘三娃的脸,从红变成了紫,热辣辣地烧着,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能让他钻进去。
那一天,他被赵政委罚着扛了半个小时的射筒。
晚上,所有人都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