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战乱再起(1 / 2)

李恩希的指尖摩挲着裙裾边缘,目光忽然凝在案头那方松烟墨上。

墨香混着宣纸气息漫上来时,她忽地想起王羲之吃墨的典故——那个把墨汁当蒜泥蘸的书圣,此刻竟与记忆里某个人的轮廓重叠。

笔杆在指间转了两圈,她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怔忡,眼底泛起薄雾般的迷茫:写出翩若惊鸿的手,真能握住屠刀吗?风骨卓然的人,究竟是被岁月磨去棱角,还是皮囊下本就藏着另一副心肠?

庄菲立在廊下,看着书房透出的灯火,指尖轻轻拂过衣服褶皱。

她原以为王棣该是浮浪子弟模样,却不想连续三夜见他挑灯批注《武经总要》,袖口磨出毛边的青衫下,指节因握笔用力泛着青白。

夜风卷着墨香扑来,她望着那人垂时蹙起的眉峰,忽然想起史书中通敌叛国四字旁模糊的朱砂批注。

根深蒂固的偏见像冰面裂开细缝,她望着案头堆叠的简牍,看他蘸墨时手腕微抖的弧度,唇角不自觉抿起——原来史书里的,也会在漏壶滴答声中反复推敲战术,会为一句兵书批注写满三页笺纸。

烛芯爆响时,她才惊觉自己竟站了半个时辰,心中翻涌的不知是震撼,还是某种不可名状的酸涩。

王棣在演武厅的青石板上展卷细读《尉缭子》,指尖抚过兵者,凶器也几字时,廊下兵器架的霜刃忽然晃了晃。

他握枪的手掌还留着晨练时磨出的薄茧,枪缨上沾着两三片未及拂去的槐树叶——这是他每日卯时便着人清扫的演武场,连砖缝里都不见半粒浮尘。

狼毫在二字旁勾出重笔,忽有北风卷着枯叶扑在窗纸上,出细碎的沙沙声,像某种不祥的预兆在挠动人心。

这样晨读兵书、暮练枪法的日子,终于还是被彻底撕裂。

第一缕烽火掠过城西山头的那晚,王棣正对着《六韬》批注用兵图,案头烛火突然被风扑得骤明骤暗。

檐角铜铃碎成一片清响,他握笔的手顿在势因于敌四字上,墨迹在宣纸上洇开小团阴影。

远处传来闷雷般的蹄声,惊起檐下寒鸦扑棱棱掠过月亮,他忽然想起演武场那株老槐,今晨看时已有虫蛀的裂痕,只是阳光正好,衬着新抽的嫩芽,倒像给谁的伤口糊了层金箔。

世道乱起来的模样,比兵书里写的更狰狞十倍。

当得知金军灭辽的进程愈顺利时,王棣正在擦拭祖父留下的雁翎刀,刀锋映出他紧抿的唇角——刀鞘内侧还刻着保家卫国四字,是他十三岁开蒙时亲手描的朱砂。

他望着刀身里晃动的烛火,忽然想起这些日子批注兵书时,总觉得字里行间藏着暗流,如今才惊觉,那不是墨香,是迟早要漫上来的血色。

宣和四年正月,朔风卷着细雪如钢针般刮过燕云大地。

金军的铁蹄踏碎残雪的轰鸣里,高州城堞上的「辽」字大旗已被撕成血缕,旗杆斜插在女墙旁,冻得紫的手指攥不住刀柄,辽军士兵的呼号混着箭矢破空声,被城头断裂的冰棱一起摔成碎末。

攻城槌第八次撞击城门时,王棣正在演武厅校勘《武经总要》,墨笔在「备边」篇划出的着重线突然抖出歪扭的弧度——那声音像极了去年冬日演武场老槐被雷劈中的闷响。

他抬头望向窗外,只见北方天际被火光染成暗红,宛如有人持巨笔在铅灰色天幕上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库】 www.biquku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铁马冰河肝胆照 剥夺金手指(清穿) 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 大宋第一女皇 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双靥 反贼 天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