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出两行浑浊的老泪,顺着沟壑纵横的面颊滑落,滴在麻纸的名册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他忽然仰天长叹,声音苍凉却又带着无尽的振奋:“天不绝大宋!
天不绝中原!”
城头上的将士们听闻消息,纷纷围拢过来,一个个眼神炽热,呐喊声此起彼伏,震得城砖都似在微微颤抖:“北伐!
北伐!
还我河山!”
呐喊声穿透暮色,越过黄河,直上云霄。
当晚,中军帐内烛火通明,彻夜未熄。
宗泽亲自铺纸研墨,王棣在侧,看着老将军挥毫泼墨。
只见宗泽左手按纸,右手握笔,笔尖饱蘸浓墨,起初因年迈而微微颤抖,可落笔之后,力道便愈沉雄,每一笔都似带着千钧之力,要将满腔的忠义与期盼,尽数刻进纸中。
烛火摇曳,映照在宗泽的脸上,他的白在火光中泛着银光,眼神却锐利如鹰,仿佛要穿透帐壁,直抵扬州行在。
墨汁顺着笔尖流淌,在宣纸上晕开,字字泣血,句句铿锵:“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今王棣将军麾下数万将士,枕戈待旦,愿死守东京,为中兴之基;韩世忠将军勇冠三军,愿率舟师扈从官家还京,渡河讨贼;杨进等太行义兵,拥众百万,皆怀忠义,愿效死力,共复故土。”
“东京乃大宋故都,城防坚固,粮草充足,民心所向,四方响应。
官家若趁此时返回京城,振臂一呼,则天下英雄云集响应,百姓归心,将士用命,何惧金贼?若再迟疑,江南虽安,却失中原,民心离散,义军心寒,再想恢复,难如登天!”
写到此处,宗泽猛地一顿,笔尖在纸上顿出一个墨点。
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继续写道:“臣年近七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唯愿在有生之年,见官家还京,见王师北伐,见中原光复。
此疏若不能上达天听,臣愿免冠徒跣,赴扬州面圣,哪怕死在宫门前,也绝不退缩!”
写完最后一字,宗泽将笔一掷,笔杆撞在砚台上,出清脆的声响。
他站起身,只觉一阵头晕目眩,王棣连忙上前扶住他,只见老将军脸色苍白,却依旧目光坚定:“王公子,此疏……就劳你亲自送往扬州。”
王棣心中一震,连忙躬身道:“相公放心!
王某定不辱使命!
此番前往扬州,哪怕闯宫面圣,也要将此疏呈给官家,让他知晓北方实情,知晓百万将士与百姓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