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牧那边的消息回得很快,效率之高超出了方宇的预期。仅仅隔了两天,方宇便接到了周正明的电话。
“小宇,好消息!”电话那头传来周正明难掩兴奋的声音,“刘牧刚和我通过电话,他那小师弟李一凡已经连夜看完了《喊山》的剧本,态度很积极。”
方宇放下手中的乐谱,专注地听着。
“刘牧说,他的这位小师弟对剧本评价极高,”周正明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笑意,“对方的原话是:‘能写出这么优质的剧本,还有什么可计较编剧中心制的。’看来这位小师弟是个明白人,知道好剧本可遇不可求啊!”
方宇的嘴角扬起一抹笑容。他原本还准备了一些说辞来应对可能的质疑,没想到对方如此爽快。
周正明紧接着说:“我已经安排好了见面时间,就定在明天下午两点,还是在我办公室。这位李导我很想亲自见见,刘牧对他赞誉有加,说是他们师门里颇有才华的后起之秀。”
次日,方宇提前十五分钟到达盛世娱乐大厦。穿过宽敞明亮的大厅时,几位相熟的同事热情地向他打招呼。
“方宇,又来找正明哥啊?你这跨界可够彻底的。”
闻言,方宇有些哭笑不得。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最近往周正明办公室跑的次数确实有点勤。
推开办公室的门,方宇一眼便看到沙发上坐着一个清瘦的背影,那人正微微前倾着身子,专注地与周正明交谈着什么。
“小宇,你来了!”周正明见到方宇,立即起身,快步走到他身边,然后转向沙发上刚刚站起来的男人,“来,我为你们介绍一下。”
方宇这才看清对方的全貌。李一凡看上去比实际年龄略显成熟,约莫三十出头,身形清瘦但站姿挺拔,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是一双敏锐而清澈的眼睛。他穿着简单的深蓝色衬衫和卡其色长裤,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文艺而沉稳的气质。
“这位就是刘导的师弟,李一凡导演。”周正明郑重地介绍道,然后又转向李一凡,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李导,这位就是《喊山》的编剧方宇,同时他也是一位很优秀的音乐人,想必你有所耳闻。”
其实李一凡平时不太关注流行乐坛,对繁州的音乐人了解有限。但在接到剧本前,他看过方宇参与创作的《误杀》。那部电影里层层反转的剧情让他大呼过瘾,而片尾那首与主题紧密契合的主题曲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后来才知道,那首歌也是出自方宇之手。
为此,李一凡非常客气地主动伸出手,语气真诚地说道:“你好,方宇老师。久闻大名,今天终于见到了。我看过《误杀》,无论是剧情结构还是主题表达,都非常出色。”
“李导太客气了,”方宇连忙回握住对方伸过来的手,感受到对方手掌的力度和温度,“应该是我幸会才是。刘牧哥可是在我面前夸你好多次了,说你对电影有独特的理解。”
周正明看着两人相谈甚欢,满意地笑着将他们都拉到沙发上坐下:“都别站着了,坐下慢慢聊。我准备了上好的龙井,咱们边喝边谈。”
精致的茶具早已摆在茶几上,周正明亲自执壶,为三人各斟了一杯。氤氲的热气在空气中缓缓升起。
“一凡已经仔细看过了剧本,”周正明率先切入正题,“他对《喊山》的评价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