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招呼了两位年轻小伙,把刘老爷子带过来的字画和修复工具全部给搬到书房来了。
《江南秋意》是一幅病害严重的烂画,在多数人的眼里,恐怕就是一张废纸。厚厚的霉菌覆盖了大半幅画,让整幅画呈现灰蒙蒙的质感,另外还有大大小小的断裂、磨损和缺失,就连画心和背后的装裱也有部分开始分离了。
夏沫选了一只软毛笔,先掸去画心表面的霉菌与浮尘,然后利落地给画心套胶、加固,准备开始“洗画”。
刘老爷子看到夏沫的这套流程,眼前不禁一亮:“小夏啊,你师傅是谁啊?你这学的是博物馆的修复方法吧,每一步都很谨慎,不错,不错!”
夏沫一边干活一边笑道:“老人家谬赞了!纸质类文物的修复,无非就是‘玩水’和‘玩纸’。我也是照着书本自学的,照猫画虎罢了。”
用胶加固过的墨色基本上就被固定了,不用再担心它会溢出,夏沫给画先上水展开,准备揭命纸。
经过清水的浸泡,之前装裱留下的浆糊开始软化,这个时候就可以揭命纸了。
什么是命纸?它是指画心的托纸,能够延长古字画的寿命。一般使用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的特制纸张,比如桑皮纸。
如果把画心比作人,那么命纸就是这个人贴身的内衣,如果把画心的命纸揭掉,画心则会减色不少,也就是整幅画显得无神了,好像失去了生命一般,故名“命纸”。
夏沫手里拿了一支镊子,但更多时候他是直接用指肚在命纸上轻轻揉搓,把命纸像搓澡泥一样一层层地搓掉,一直搓到“到肉”的程度为止。他的动作非常小心,倘若这一步操作不当,伤害到的直接就是画的本体。哪怕是刘老爷子,这个时候也是高度紧张。
由于老化和磨损,画心已经变得很薄,不仅如此,它有些地方还和命纸结合得非常紧密。好在夏沫的操作不但精细,指尖的力度控制得很好,速度还特别快。
其他修复师揭命纸的时间都是按天来算的,三五天都算快的,但夏沫只用了一个下午,就是四五个小时的时间。
接下来便是选新的命纸。一般来说必须挑选和画心颜色相配的命纸,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直接刷一张白纸上去。好在刘老爷子准备工作做得好,新的命纸都提前定制好了。
新命纸就位后,接下来就是补洞。
先贴上补纸,再沿着破洞的形状,用刀和手指配合,刮去多余的补纸。补纸和画心的搭口大约是一毫米,这一步对画的外观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主要是为画心提供良好的结构强度,算是修复画的“里子”吧。
整幅画补好之后,时间也到了深夜,夏沫打算继续挑灯夜战,其他人面对枯燥的修复工作,却显得精神不济了,纷纷去客房休息。
旧画的修复一共分“洗、揭、补、全”四个步骤,到现在也就只剩下“全”了。
“全”是指全色和接笔,实际就是把缺掉的部分再重新画回去。在书画修复界,这也是纷争最大的一个点,有人觉得古画经过这么修复之后就变成“假画”了。
实际上,有经验的修复师在“全”这一步,会把自己画的部分,都画在补纸上,而不是原本的画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