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扩大县学(2 / 3)

力量怎样?校舍、伙食又是如何支应?”

苏明哲心知此事关乎重大,不敢有丝毫粉饰,他微微前倾身体:“回大王,臣不敢隐瞒。

如今各县县学,情况实不容乐观”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先,生员多集中于县城及周边富庶乡镇,乡间子弟,即便有聪颖好学之辈,也因路途遥远、资费不赀,绝大多数都被挡在门外”

“能入县学者,十之八九皆是城中略有家资的商户或吏员子弟,寒门农户,百中无一”

他抬头看了看秦思源的脸色,继续道:“其次,师资更是棘手,县学教谕、训导,多半仍是前朝留下的秀才、老举人,所授多为四书五经、时文制艺”

“于新学算数、格物乃至我大夏新政律法,往往一窍不通,甚至心存抵触,聘请通晓新学之师非常困难”

这时,秦思源将目光转向一旁垂侍立的几位礼部官员。

“你等主管文教,可有什么说的?”

一位年迈的礼部侍郎连忙出列,躬身道:“苏总理所言,句句属实,臣等惭愧,据礼部最新统计,各县县学在册生员,多者不过一百五十人,少者仅有七八十人”

“平均下来,一县之学,确实仅有百人左右,且其中多为富裕人家子弟,很多乡间子弟根本读不起”

“百人……”

,秦思源低声重复了这个数字,心中已飞快计算起来。

“一县辖民,少则一两万,多则万,平均下来约三万人左右。

区区百名生员,尚不及适龄子弟之十一!”

“此等比例,如何能为我大夏选拔足够的人才?如何支撑得起未来的宏图大业?”

他的眉头紧紧锁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远预期,这不仅仅是扩大规模的问题,更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县学的性质和覆盖面。

书房内的气氛更加凝重,苏明哲与礼部官员们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大王的决断。

秦思源站起身,负手在书案后踱了两步,窗外透入的光线将他挺拔的身影拉长。

他停下脚步,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即便如此,县学不仅必须扩大,还要进行彻底的革新!”

他先看向苏明哲和礼部官员:“师资问题,不能坐等新式人才成长,即刻由政务院与礼部牵头,设立‘师范成馆’,将那些尚有学习能力、愿意顺应潮流的旧式文人集中起来培训!”

“强令他们学习新教材、新知识,尤其是算学、格物基础与我大夏律法。

告诉他们,食大夏之禄,便需为大夏育人!

顽固不化者,汰换!”

接着,他明确了县学的定位:“县学目标,非是培养只会吟风弄月的酸儒,而是要培养能写会算、通晓实务、理解新政的基层吏员、技术工匠乃至未来军官的预备队!”

“因此,各县必须至少建立一所半封闭式的官立县学,校舍可沿用旧有学宫、庙宇改建,节俭为上”

。<

最新小说: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一权臣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大明,我来了! 还说你不是神仙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