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充满了动力。她知道,青松村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阶段,如今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接下来的几天,林婉儿组织村干部和团队成员,开始着手编写《乡村振兴实践手册》。他们将青松村的发展历程分成了几个部分:产业规划、村民动员、技术培训、市场对接、品牌打造等,每个部分都配有具体案例和操作步骤。
“这本书不仅要讲成功经验,也要讲我们走过的弯路。”林婉儿在会议上强调,“只有真实、客观地呈现,才能让读者真正学到东西。”
赵建国点头:“我建议我们在每个章节后面加一个‘经验总结’板块,列出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这个建议很好。”林婉儿赞同道,“另外,我们还要请专家审核内容,确保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与此同时,青松村的高山茶产业也在稳步发展。第一批茶叶在省城市场销售后反响热烈,不少茶商主动联系,希望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林书记,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扩大种植面积?”赵建国拿着市场反馈报告问道,“现在茶叶供不应求,很多订单都得排队。”
林婉儿翻看着报告,思索片刻后道:“可以考虑扩大,但前提是必须确保质量。我们要在扩种的同时,加强茶园管理,比如引进滴灌系统、推广有机肥、加强病虫害防治。”
“明白了。”赵建国应道,“我这就联系农业专家,安排技术指导。”
手工艺坊方面,随着订单的增加,村民们的工作量也逐渐加大。林婉儿决定在村文化礼堂设立“手工艺培训中心”,专门用于集中培训和生产。
“我们得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林婉儿在村民大会上说道,“手工艺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我们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要打造属于青松村的品牌,让我们的产品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村民们听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愿意参与培训,提升技艺。很快,培训中心就热闹起来,妇女们围坐在织布机前,学习新的编织技法;老人们则在陶艺坊里,传授年轻人传统的制陶工艺。
“林书记,你看我做的这个陶罐。”一位村民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是不是挺有古风的?”
林婉儿接过陶罐,仔细端详,点头称赞:“做得很好,很有传统韵味。我们可以把这些产品拍照上传到电商平台,让更多人看到。”
不久后,青松村的手工艺品在电商平台上架,订单络绎不绝。村民们看着订单信息,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没想到,我们也能靠手艺赚钱。”一位老奶奶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