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早饭,回来洗漱之后,才提着准备好的东西又去了北影厂门口。
昨天来了一次,值班的人对他有印象,刚好马上要换班了。
“于副厂长刚刚进去不久,进去的时候我跟他提了一声,她说让你来了直接进去找他。”
北影厂年初刚刚搬到北太平庄这边来。
最重要建筑还在按着计划按部就班的完善中。
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个摄影棚群、一个特技棚、一个录音棚。
此外,还建有四座摄影棚,一、二、三号摄影棚连成一排,相对较小,特大摄影棚与它们对面而建,面积几乎是其他三个摄影棚的一半大。
其他还有各个部门的工作车间,以及部分职工的宿舍。
占地十分宽阔。
于聪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带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
一身的书卷气,挡都挡不住,哪怕是秃顶也影响不了多少。
不知道是因为近视才戴的眼镜,还是说想挡住他那双犀利的眼睛,好给人一种斯文的错觉。
总之戴着眼镜的时候,你会觉得他是一个像胡辛铭一样性格温和,十分好相处的人。
两个人之前没见过面,但是彼此都听说过对方的才名。
胡辛铭在文工团的时候,并没有那么醒目。
不管是唱也好,还是跳也好,或者是身段也好,文工团里都不缺乏佼佼者。
真正能入了于聪眼的就是他们拍的那部电影。
“听边宁老师说,那部片子是你一手改编的,里面的场景指导,动作指导,以及编曲,都是你。”
说着就竖起了大拇指:“厉害啊!你这样的全才当真是可遇不可求。你人都来了,我也给你说一个掏心窝子的话,我们这边是求财若渴,广撒网,真没想到你会这么爽快的答应。”
这话说的,听起来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了。
胡辛铭半真半假的回了一句:“那我是应该稍微推脱一下再答应了。”
对方笑了起来:“不不不这样就挺好,这样就挺好。说个实在的话,胡老师一身才华,就在地方宣传部实在是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