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谁呢?当然是抢后金的!可是后金基本生存方式是以渔猎为主,外加不发达的农奴经济进行补充。渔猎和农奴经济产出有限,不能养活众多人口。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这种窘迫情况日益严重。如果不是依靠战争抢掠来弥补消耗,他们早就完蛋了。
后金的抢掠并不是每次都能得到回报,其中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就比如八月时入寇沈阳那一次。遭到明军反击后发觉情况不妙就迅速撤军了;还有这两次围攻叆阳,不仅损兵折将还损失了大批牲畜和物资。努尔哈赤嘴上不说,其实心疼的要死。
所以后金当强盗后最怕的也是被别人偷家。尤其是杨林出其不意偷袭雅尔古寨后,把他们都打懵了。为了吸取经验教训防止明军再来,他们把分散各地的人口都集中迁往大的寨子,以便增强防卫能力。
杨林看着舆图琢磨着,根据“夜不收”和斥候们传回来的情报。后金也玩起了“归村并屯”这一套,在边境制造无人区想隔绝明军对他们的渗透和骚扰。他要想再复制雅尔古寨的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杨林咧嘴一乐,不管能不能抢到后金,深入其境内进行骚扰是必须的。这样就迫使对方只能更加集中人口,不管是耕种和渔猎都只能在聚居地周围进行。不敢去其他地方开展生产活动。这就变相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限制了粮食的耕种和产量,进而加剧他们的粮食危机。
在巨大生存危机之下,后金只能被迫出去不停的抢,以弥补薄弱的渔猎和农奴经济。他们一年到头不断对大明、蒙古和朝鲜方面进行抢掠,以致上下毫无片刻的喘息时机。
不仅在军事上处于不断消耗和疲敝状态,经济上也得不到发展和提高。政治上更是把周围国家和势力得罪了个遍,导致被重重包围和孤立。由此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暨缺粮缺钱——出兵劫掠——产出有限——缺粮缺钱——出兵抢掠——产出有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逐步恶化,不仅内部矛盾增多甚至会产生内讧。不稳的局势让社会动荡、政治混乱。脆弱的经济不堪重负发生崩溃,最后整个统治阶层覆灭。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简单定义。不论个人、家庭还是国家,经济决定了一切发展。
各位看官不要怀疑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唐高宗李治当年就是这么对付高句丽国的。春季时唐军四下出击不断骚扰高句丽,让他们无法按时春耕;夏季时则破坏对方的水利设施和青苗,毒杀和抢掠对方的牲畜;秋季时又四下出击让其不能完成秋收,甚至放火烧山焚毁粮田。
没几年的功夫,曾雄霸东北亚七百多年,比后金还要强大百倍的高句丽国,就被唐朝这套疲敝招数折磨的奄奄一息。最终消亡于历史长河中。其灭亡对于唐朝、对于华夏,比罗马经过百余年苦战灭亡迦太基的意义还要重大。
而熊廷弼给朝廷的上疏中,谈及对付后金的方法就是参照了唐朝的方法。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拖”字。后金是经不起拖的,拖得越久对他们越不利。唯一的出路就只能被迫不断出去打仗抢掠才能回点儿血。
后金之所以没被拖死,其中明朝辽东各将门和朝堂内一些大员对其姑息养奸、挟虏自重,以及一些卖国商贾长期大规模走私帮助其度过难关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