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云层下方渐渐缩小的城市轮廓,想起临行前父亲发来的信息:“建筑讲究地基稳固,打球亦是如此。”
抵达澳门时正值午后,温暖湿润的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扑面而来。大巴车沿着澳门半岛蜿蜒前行,葡式建筑的彩色外墙与现代化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街道两旁的店铺橱窗里,杏仁饼、葡挞的香气若有若无地飘进车内。叶安诺隔着车窗拍摄大三巴牌坊的照片,打算发给远在青岛的父母。“别看现在轻松,明天适应场地可有得忙。”坐在前排的刘诗雯转头提醒,这位老将的行李箱里还装着专门为澳门湿热气候准备的祛湿茶包。
1月18日上午十点,澳门塔石体育馆的金属大门缓缓开启。这座为2005年东亚运动会兴建的场馆此刻弥漫着淡淡的木质清香,4011个观众席座椅整齐排列,电子计分屏闪烁着欢迎标语。叶安诺赤着脚走上球台,冰凉的木质地板让她不自觉蜷起脚趾——这种触感与北京训练馆的塑胶地板截然不同。她从球包取出专用的摩擦布,反复擦拭球台表面,试图感知细微的摩擦力差异。
马龙则带领队员们进行系统性的场地测试:用特制的测速器检测球台反弹高度,在底线贴上标记测量跑动距离,甚至用分贝仪记录场馆的声音反射效果。“这里的回声比北京场馆延迟0.2秒。”马龙在战术本上快速记录,他的笔记本里已经密密麻麻记载着从对手技术特点到场馆灯光角度的所有信息。孙颖莎像只灵巧的燕子般在场馆内穿梭,测试不同位置的光线强度对视线的影响,而叶安诺则专注于研究球网的弹性,她发现澳门场馆的球网比国家队训练馆低0.3厘米,这个微小差异可能影响到高抛发球的过网高度。
下午三点,抽签仪式在新闻发布厅举行。水晶抽签箱在聚光灯下折射出七彩光芒,叶安诺攥着号码牌的手心微微出汗。当听到自己的名字与“下半区”挂钩时,她的心跳漏了一拍。下半区云集了陈梦、王曼昱等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更有来自欧洲的削球怪才和日本的快攻新锐。但她很快调整呼吸,想起教练说过的话:“真正的冠军,从来不会选择对手。”走出发布厅时,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她肩头,叶安诺对着手机镜头比出胜利手势,这个画面将成为她赛后采访的预热素材。
1月19日下午两点,wtt澳门冠军赛的揭幕战在欢呼声中打响。叶安诺站在球员通道口,能清晰听见场馆内鼎沸的人声。更衣室的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她的赛前集锦,画面中她的幻影旋切发球如银蛇出洞,疾风闪击的进攻似雷霆万钧。“记住战术板上的布置。”主管教练最后一次为她整理衣领,“李倩的削球旋转变化在第三板,抓住机会主动上手。”
踏入赛场的瞬间,刺眼的灯光让叶安诺短暂失明。观众席上的红色海洋在视网膜上留下残影,“中国加油”的呐喊声震耳欲聋。她望向球台对面的李倩,波兰选手正在进行最后的热身,左手横板在她手中灵活翻转,削球拍面的长胶颗粒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哑光。叶安诺深吸一口气,将球拍贴在脸颊上——拍柄处缠着的红绳还带着母亲的体温。
第一局开局,叶安诺的幻影旋切遭遇强力抵抗。李倩早有准备,削出的回球带着强烈的下旋,弧线低平且带有诡异的侧拐。叶安诺侧身正手强攻,却因对旋转判断失误,球直接飞出底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