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着重看了朱棣一眼。
而对于这话,不只朱棣,旁边的朱樉、朱棡都压根没放在心上。
说到底此乃治国之道,他们不过藩王,自然不需理会。
而且自家大哥既然已经决定,那终究不会有错。
“大哥,我等几人到了封地,主要便是核查当地官员是否贪墨?”
“此事交由随行御史去办即可。”
朱标看向朱樉三人,“此次名义上令你三人就藩,可实际上最多半年便要召你三人回京。”
“而派你们前往地方,主要目的乃是让你们兄弟三人替朕考察民生。”
“北平苦寒,看看百姓收成如何。”
“太原丰沃,看看当地百姓日子是否富足。”
“至于西安。”
“数年来,陕西布政使多奏当地水利不兴,十年竟有八年或旱或涝。到了西安,二弟你亲自到田间去看看。”
“最好能拿出个修缮水利的章程,届时朕从凤阳三司给你抽调工匠,令户部给西安拨款。”
“臣弟领命.....”
看着拱手领命的兄弟三人,朱标也觉自己太过啰嗦了些。
随意摆摆手后,随意道:“父皇、母后正在宫中等你三人用膳,都去吧。”
“是。”
语罢,三人结伴走出了谨身殿。
而看着这三个弟弟的背影,朱标实在无法将他们兄弟三人和原本历史上那残害封地百姓,以屠杀百姓取乐的暴戾性子联系起来。
如今的朱樉甚是沉稳,已能主事。在朝可协助自己处置政务,于军中也能独领一军。
朱棡、朱棣稍逊一筹,可二人各有所长,文政、武功也都有建树。
怎么看这三人都该是大明的架海紫金梁。
朱标还真想看看,他们兄弟三人到了封地,是否真会如史书上说的那样,为祸一方。
几日无事,眨眼便快到大军开拔之期。
早朝过后。
斟酌数日,并且取得李存义回信后的李善长,这才前往皇宫,请命拜见朱标。
“陛下,臣私下拜访诚意伯,于其商议出了个法子,或许能助朝廷推行改土归流之策。”
“说来听听。”朱标斜靠在椅背上,饶有兴致的看向李善长。
见状。
李善长表情愈恭,沉声禀道:“微臣以为,我军征讨云南、吐蕃之时,当彻底肃清当地土司、教廷!”
“凡名下土地甚多,奴隶过十者,都应在我军肃清之列!”
“韩国公是说.....”
“启禀陛下,将改土归流或许要造的杀业,尽数归于战阵之上!”
“如此推行改土归流能够更加顺畅不说,陛下圣明也不会有半分损碍。”
“.....”
待李善长说完,朱标砸吧砸吧嘴倒是没有直接出声。
不得不说,能陪老朱从乱世走出来的,即便是李善长、刘伯温这样的文臣,身上也藏着一股肃杀戾气。
将改土归流所要造的杀业尽数归咎于战阵,此法的确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