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被解缙这么一闹,一旦他两科及第,那朝廷便只得将其留任京城。
对这种借民情、舆论压制皇权的做派,朱标甚至不喜。
所以朱标些许不悦,也不是老朱绕过他这个皇帝,恩准解缙参与工试。
真正让朱标不高兴的,乃是解缙这点小聪明给他自己寻到了捷径,却让朝廷的科举制度陷入被动的局面。
“罢了罢了。”
毕竟是老朱亲口答应,朱标继续追究倒显得不孝。
“父皇既准解缙参与两科,便由他独享特例。”
“李景隆!”
李景隆一路小跑,快步赶到朱标跟前。
“传朕旨意,自此以后,我朝学子文试、工试只得二选其一。”
“若想换科,当等下次科举。”
“同年双科,明令禁止!”
“微臣领命。”
待李景隆拱手领命后,重新回到两侧监考之时。
老朱却将雄英放下来,让其自己在院中玩耍的同时,冲一旁朱标道。
“方才你不是说要甄选全才吗?”
“解缙若是两科中第,不正合你心意?”
“爹!”朱标拖长嗓音,略微有些头疼道:“孩儿方才说的两科全才,乃是文武两科。”
“而工科及第,入选为官,也属文臣。”
“除非那解缙证明其有军武之才,否则算不得全才。”
“这便是你苛刻了。”老朱微微挑眉,颇有兴致道:“咱倒觉得这解缙有些意思。”
“你看这文试考卷,当真有些意思。”
“解缙文采,儿子是知道的。”朱标接过老朱递来的考卷,简单翻看了起来。
“只是儿子刚将詹徽发往地方历练,却没想到朝中又要多一个自作聪明的糊涂蛋。”
一听朱标提及詹徽,此刻老朱也不由郑重了几分。
若依照朱标所言,解缙真是参与两科果真是怀着走捷径的心思,那给他的感觉还真和詹徽相差无多。
大明朝堂从来都不缺聪明的家伙,可偏偏就是些自负有才的人自作聪明,最后没几个能有好下场。
似李善长、刘伯温这般,才智高人一等,却知道什么时候该表露才华的,才是最为聪明的人。
要不然便是詹同、李俨这些,才智一般却极务实,方能有大作为。
反倒是詹徽那些个自作聪明,时刻都想卖弄一二的,最后都没什么大出息。
“不过!”
或许是被解缙方才那番马屁拍的舒服,又或是认为解缙之才可传至雄英当朝。
老朱还是将解缙的考卷递到了朱标跟前。
“是否自作聪明暂且不论,解缙这篇国策之论,倒也写的入木三分。”
见老朱对解缙的考虑有如此高的评价,朱标也接过来仔细查看了起来。
半炷香后。
朱标放下考卷,沉声说道:“此国策之论的确算是鞭辟入里,只不过却不像解缙一个少年人能写出来的。”
见老朱嗤笑一声,饶有深意的注视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