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将士拿下吐蕃王城。”
“甚至发动城中吐蕃百姓,一同抵御城外十万吐蕃敌军,近以全歼!”
“传朕旨意!”
朱标提高音量,朗声说道:“擢,加封蓝玉太子少师,增禄五百石!”
伴随朱标声音落下,殿内一众文臣齐声称颂圣明,可心中却很不是滋味。
即便太子少师并非直接传授太子学问的老师。
三师三少也多是朝廷赏赐有功之臣的恩赏。
可说到底,三师三少多是赏赐文臣,赏赐武将则最常用荣禄大夫。
如今朱标为赏赐蓝玉,直接加封太子少师,此举在一众文臣看来自然也就成了一种信号。
“征西大军先取大捷,三军将士皆当重赏。”
“只是当务之急还是应梁国公所请,派遣官员前往吐蕃。”
将吐蕃军报传示百官后,朱标语调温和看向下方一众文臣。
“改土归流需百余名官员前往西藩,诸卿可有愿往者?”
随着朱标声音落下,大殿之上一片沉寂。
哪怕知道无人应声或许会触怒朱标,可在场的文官却没有一个愿意远赴千里,前往吐蕃那鸟不拉屎的地方。
毕竟在朝中官员看来,吐蕃地处偏远又刚刚收服。
即便他们没有死在就任途中,但凡吐蕃发生兵祸,他们也是个九死一生。
况且!
整个大明朝的官员哪个不想留任京师,京官平白无故都能比地方官员高上三级。
如今让他们舍弃朝中官职前往吐蕃,在场官员自然没有一个愿意。
“启禀陛下,微臣愿往!”
正当朝中官员一片沉寂之时,李景隆当即出班,朗声启奏。
朱标见状略有不悦的逐一扫视在场群臣。
“景隆为国之心可表。”
“然你资历不足,难当此重任。”
“诸卿可有意前往吐蕃,助梁国公推行新政?”
又是数秒沉默,朱标也懒得发问转而冲詹同道。
“詹尚书。”
“微臣愿往!”
听到朱标提及自己的瞬间,詹同想都没想,直接出声答应道。
见此情形,朱标脸色好看了些,不过却缓缓说道。
“并非令詹卿前往吐蕃,吏部尚需詹卿主持,吐蕃虽重,重不过我朝吏制。”
“詹卿身为吏部尚书,当为朕分忧。”
“吏部拟出三十名官员前往吐蕃,明日朝会呈上来。”
“嗯....”
“微臣领命!”
百官无奏,朱标示意退朝。
只不过!
待朱标于百官跪拜声中,走入后殿。
殿内一众群臣心中却是百感交集,有几个沉不住气的甚至有意无意朝詹同那边凑。
反观詹同。
当看到越来越多官员朝自己这边聚拢,詹同只当没事人般。还不等那些官员开口,他便率先拱手示意后,径直朝殿外走去。
实话说,朱标让他拟定前往吐蕃治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