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省文道断绝,其后隐患必然不少!
“如此说来,那狗屁的谢老爷是以豪绅子弟好学之意,要挟朝廷?”
“使朝廷顾念这些好学士子,不能严惩他们?”
“多半不是!”
老朱缓缓摇了摇头。
哪怕那什么谢老爷再怎么痴傻,他也不可能妄想能要挟朝廷。
相反!
在老朱看来,那姓谢的必是心存死志。
以当今朝廷对文道的重视程度,得知修武县豪绅子弟多有好学之心,必特开恩旨,准他们能不顾家人罪行,照例参与科举。
而一旦处置修武县不法豪绅,待到下次科举之时。
这些豪绅子弟参与科举,必备受关注。
届时无论这些豪绅子弟必然会使朝廷处于被动。
一想到这里,当下老朱便不觉有些头疼。
历来读书人的事从来都最难办。
若他们已然入仕,成为朝臣,那朝廷自然能以官体、官声约束他们。
至于武将就更不用说了。
一根肠子通到底,没什么弯弯绕,无论朝廷严惩亦或是施恩,武将都不会多说什么。
而当下!
对于这些豪绅子弟的好心之心,朝廷为了大明文道昌盛,自然应当鼓励。
可因这些豪绅子弟出身罪臣之家。
最后他们无论是否中榜,都会有人出言非议。
“太上皇,信国公。”
就在老朱低声沉吟,心想是否还应按照他先前的法子,铁血严惩之时。
龙骧卫一名将官快步走到二人跟前,拱手禀道。
“臣已查明那孩童家在何处。”
“嗯。”
老朱微微颔首,示意那人前面带路。
不多时。
几人走出县城,走到临边村落之中。
虽说不比县城繁华,可这村落却也没有半分落魄之意。
待走到一处篱笆院外,龙骧卫将士右手轻抬道:“就是这家了。”
“好。”
目光越过篱笆,老朱看见此时一家人正围坐在院中的石桌上用饭。
一名老妪扯下根鸡腿,直接放到先前那孩童碗里。
“谢谢祖母!”
少年刚要伸手,一侧中年有些不悦的瞪了他一眼,转而看向老妪道。
“娘,如今虽说不愁吃喝,可您也不能太骄纵了禹哥儿。”
“你看这孩子嘴都养刁了,黄面条子都不愿吃了。”
“孩子嘛,由他去。”
见老妪点头,名叫禹哥儿的少年怯生生看了眼自家父亲,转而拿起鸡腿便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而看到老朱几人。
方才说话的中年快步走到门口。
“几位先生可是过路的?”
“并非过路。”老朱看了眼名叫禹哥儿的少年,“我几人来寻他。”
“嗯?”
此言一出。
中年面色一顿,赶忙拱手致歉道。
“